幾個墩子師傅正在埋頭切配,節奏分明;角落里的老媽子低著頭默默地洗刷著一大盆碗碟。
見東家夫人突然進來,眾人都是一愣,隨即紛紛停下手中的活計,拘謹地問好:“夫人好。”
那位洗菜的老媽子更是下意識地在圍裙上擦了擦濕漉漉的手,臉上帶著幾分局促。
李寶兒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擺了擺手:“大家忙大家的,我就是隨便轉轉,看看。”她目光掃過備料區,看到盆里泡發的海參、香菇,以及切得細細的金華火腿絲,微微點頭。
她先是走到那位姓陳的掌勺大廚身邊。陳師傅是店里的老人,手藝扎實,此刻他正在檢查吊著的高湯。
“陳師傅,這湯色看著清亮,火候正好。”李寶兒開口道。
陳師傅見夫人識貨,臉上露出一絲憨厚的笑意:“夫人好眼力。用的是老母雞、棒骨和火腿腳,小火吊了快四個時辰了,就指著它提鮮呢。”
李寶兒點點頭,話鋒一轉,像是拉家常般問道:“陳師傅,最近店里客人點的菜式,可有什么變化?是油膩厚重的賣得好,還是清淡爽口的更受歡迎?”
陳師傅想了想,如實回答:“回夫人,天冷了,像紅燒肉、暖鍋子這類扎實暖身的菜點得多些。不過,近來客人確實少了,點的菜也……不如以往那么‘豪氣’了,多是些家常小炒,或者就點個面食應付。”他語氣里帶著一絲廚師對食材無法盡展所長的惋惜。
“哦?”李寶兒若有所思,又轉向旁邊一個正在費力刮魚鱗的年輕伙計,“小順子,聽你口音不是本地人吧?今年春節,打算回家過年嗎?”
那叫小順子的伙計沒想到夫人還記得自己的名字和鄉音,受寵若驚地抬起頭,手上動作卻沒停:“回……回大小姐,我家在保定,離得遠,路上盤纏也貴……掌柜的說年底忙,我,我今年就不回去了。”他語氣里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失落。
李寶兒的目光又落回那位一直默默洗菜的老婆子身上,走近兩步,柔聲問:“這位婆婆,在店里干活辛苦嗎?我看這年關底下,洗碗的活兒怕是更重了吧?”
老媽子沒想到夫人會跟自己說話,緊張得手都不知道往哪放,連連道:“不辛苦,不辛苦!有活干就好,有活干就好……就是……就是……”她猶豫了一下,還是小聲補充道,“就是最近客人少,碗碟倒是比往年這時候輕省了不少。”她這話說得樸實,卻恰恰印證了生意的清淡。
李寶兒將眾人的神態和話語一一聽在耳中,心里有了更清晰的判斷。周掌柜說的生意清淡是實情,但從這些一線伙計和廚師的反應來看,更多是無奈和對未來的不確定。他們需要的是方向和希望。
她環視一圈,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大家都辛苦了。年關難過,但只要我們齊心,總能想出法子。如意飯館是大家的倚靠,絕不會虧待了任何一位盡心盡力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