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她上次來這里時相比,店內的景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時,飯館里彌漫著一股愁云慘霧,伙計們的臉上都寫滿了憂慮和無奈。
而現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伙計們腳步匆匆,臉上洋溢著熱情和干勁,他們眼中燃燒著希望之火,仿佛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周掌柜滿臉笑容地迎了上來,他興奮地向李寶兒匯報:“蕭夫人,您這主意真是太妙了!您看,這才短短幾天時間,咱們已經接到了五六席的預定,而且還有不少客人來詢問食盒的情況呢!照這樣下去,這個年咱們不僅能過,而且肯定還能過得紅紅火火的!”
李寶兒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一抹淡淡的微笑。她心里明白,這一步棋走得非常正確。
這不僅僅是一樁簡單的生意,更是在年關這個特殊的時刻,將“如意”的招牌和那份濃濃的溫情,傳遞到了千家萬戶的團圓桌上。
冬月的晨光透過窗戶,斜斜地灑在“慧養堂”二樓的書庫中,形成一片片金黃色的光斑。空氣中彌漫著陳舊紙頁與草藥混合的獨特氣息,仿佛時間在這里被凝固了。
李寶兒輕手輕腳地走進書庫,生怕打破這片寧靜。
她的目光落在一本古舊的書籍上,那是一本古代流傳下來的《容顏方論》。她小心翼翼地翻開書頁,紙頁已經變得脆黃,但上面的小楷卻依然清晰可見。
“……珍珠,益母,玉竹,以玉杵研之千遍,佐以白茯苓,可潤澤肌膚,平復細痕……”李寶兒輕聲念著書中的文字,指尖緩緩劃過那些古老的文字,仿佛能感受到古人在書寫時的心境。
然而,當她讀到“研之千遍”時,不禁皺起了眉頭。這個描述太過模糊,究竟要研磨到什么程度才算“千遍”呢?而且,為什么偏偏是這幾種藥材配伍在一起呢?它們之間的作用機理又是什么呢?
李寶兒的腦海里迅速閃現出大學實驗室里的場景,電子顯微鏡下的皮膚纖維結構圖、細胞活性數據報告……這些現代科學的知識與古籍中的智慧相互碰撞,讓她既驚嘆又困惑。
她不禁陷入了沉思,古籍中的這些方子雖然有著神奇的功效,但其中的許多細節卻難以用現代科學的方法來解釋。
這讓她這個習慣了精確計量和明確原理的現代醫學生感到有些無所適從。。
“也許,可以換個思路?”這個念頭猶如一道閃電劃破夜空,瞬間點亮了李寶兒的腦海。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李寶兒仿佛著了魔一般,幾乎將自己的全部時間都投入到了醫館后院那間特意為她開辟出來的小工作室里。
白天,她用望、聞、問、切四診法,仔細觀察每一位病人的癥狀和體征,認真傾聽他們的訴說,深入探究病情的根源。她不僅學習如何準確地辨證論治,還注重積累各種病癥的治療經驗。
夜晚,當整個醫館都安靜下來的時候,那間小屋的燈卻總是亮到很晚。李寶兒獨自一人坐在書桌前,沉浸在她的研究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