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容顏方論》中的古方為基礎,卻并不拘泥于傳統的方法,而是大膽地引入了全新的技術和視角。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她的“精準萃取”技術。她果斷地放棄了傳統的石臼研磨方式,轉而采用現代的低溫萃取技術。
這種技術能夠在較低的溫度下將珍珠、益母草和玉竹等原料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來,最大限度地保留其中的活性氨基酸、黃酮類化合物以及多糖成分。
這樣一來,每一滴精華都變得純凈而高效,能夠更好地發揮其美容養顏的功效。
此外,李寶兒還進行了深入的“機理分析”。她查閱了大量的文獻,經過反復驗證,發現白茯苓中所含的茯苓酸確實能夠促進皮膚膠原蛋白的生成。
這一發現為她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也讓她更加堅信自己的創新思路是正確的。這與古方所描述的“平復細痕”竟然如此驚人地相似,仿佛是命中注定一般。
然而,她并未滿足于此,而是進一步大膽創新,將一味古籍中未曾記載的本地草藥——“紫霞草”加入其中。
這種草藥雖然在古代文獻中并無記載,但經過現代科學研究,已被證實具有卓越的抗氧化能力,對于應對現代環境中更為復雜的肌膚老化問題,無疑是一個絕佳的選擇。
為了確保這款膏體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她摒棄了以往“少許”“適量”等模糊的經驗之談,而是充分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通過反復的計算和調整,不斷優化不同成分之間的比例。
這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每一次嘗試都伴隨著無數次的失敗,但她從未放棄。
在無數個彌漫著濃郁藥香的深夜里,她孤獨地堅守在實驗室,與各種數據和材料為伴。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和改進,終于,一款質地細膩、泛著淡淡草本光澤的深褐色膏體在她的手中誕生了。它仿佛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凝聚著她的心血和智慧。
最后,李寶兒給這款膏體取了一個樸素而又貼切的名字——“玉潤生肌膏”。
這個名字既體現了膏體的功效,又蘊含著她對這款產品的期望,希望它能夠如玉石般溫潤,滋養肌膚,煥發生機。
“各位弟子們,快來嘗嘗這個呀!”一天清晨,早課剛剛結束,李寶兒像一只歡快的小鳥一樣,抱著幾個小巧玲瓏的白瓷罐,滿臉笑容地跑進了醫館。
她的心中既有些忐忑,又有些興奮,仿佛這些白瓷罐里裝著的是無比珍貴的寶物一般。
醫館里的人們看到李寶兒如此興高采烈,都不禁好奇地圍攏過來。李寶兒小心翼翼地打開白瓷罐的蓋子,一股淡淡的清香頓時飄散開來,沁人心脾。
“這是什么呀?”有人好奇地指著桌上的一個小瓶子,疑惑地問道。
“這是我新研制的藥膏哦!”李寶兒一臉興奮地回答道,她的眼睛里閃爍著自信的光芒,仿佛這個小瓶子里裝著的是全世界最珍貴的寶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