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外聽課的空軍代表,微微點頭說道:“這個教官說得好,說得好啊!”
隨同的領導也不由地點頭贊同道:
“是啊,前一陣我在其他航空學校,聽到最多的就是,學員們飛了多少個空中小時,訓練了多少個小時,多少個安全飛行小時!”
“剛才聽了那么一段,現在才認識到,這空中指揮也是一門學問,指揮這門大學問,比單純的空中戰斗還要重要!”
陪同的航校校長介紹道:“飛行學校之所以安排在蓉城,一方面是考慮到蓉城處于國內的腹地,另一方面是出于保密方面的要求。”
“確實,之前也有提議把飛行學校放在東北航校,但那里未來很有可能成為一線,而且跟兩國靠的太近了,不利于殲5噴氣式飛機的保密。”
“所以我們才從東北航校,抽調精銳教員過來,學習殲擊機的戰斗課程,然后大規模培訓飛行學員。”
“我們學校培養的學員,全部都是定向培養的殲擊機飛行員。”
“目前,學校教官和學員共計1628人,其中教員108人,飛行學員420人,地勤學員1100人,全部由我軍內部經過層層篩選的精銳干部,不僅文化素質高,而且頭腦靈活,都是些好苗子!”
“因此先讓他們上飛行理論課,再上飛行課,等完成30個飛行小時后,還要回過頭來學習指揮課、雷達等方面的知識。”
一架飛機飛上天空跟敵機作戰,并不是有架飛機有條跑道就行的。
上天之前,你得要有彈藥、有航空燃油,還要有人給你把這些彈藥安裝上去,得有人為你加注燃油,還要有通訊塔臺配合,還要有人指揮。
等飛機降落的時候,要有人為你檢修飛機,補充彈藥,加注燃油,匯集情報等。
總之,這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不是一兩個人能解決的,所以才會招募那么多地勤學員。
當然,林昊這種一人成軍的開掛的選手除外,因為他一個人就能包攬全部。
“現在看來,他們的學習效果還是不錯的!”校長沉穩的匯報道。
“這第一批指揮員要到什么時候能畢業?”空軍方面的人迫不及待的問道。
“現在學校搞的是為期2年的速成班,第一批學員畢業的話,最快要到1952年2月了!”
空軍代表皺著眉頭,真要等到52年才完成訓練,那時候黃花菜都涼了,也不可能等到那個時候。
于是空間代表嚴肅的說道:
“這可不行,我們沒有那么多時間,到時候南北方都有大動作,急需要這些指揮員啊。”
“就算前期有螺旋槳飛機頂著,你們最多也就只有一年多一點的時間,保底也要在51年底前畢業!”
“這~!”校長有些為難,一時間不知道該怎么說。
如果飛行時長不足,對飛機性能不夠了解,到時候上了戰場,搞不好就會有大量的犧牲。
事實上,在原本的歷史上,空軍的飛行員在接收米格15戰機后,多數飛行員單飛19-30小時,僅掌握起降等基礎操作,立刻就奔赴戰場。
如今有了更先進的戰斗機,訓練時長也比原歷史增加數月時間,想必不會再有那么多優秀的飛行員血灑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