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白林昊的超凡能力后,加上林昊的引導,郭昕終于接受了林昊這有些不可思議的提議。
數日后,一切準備就緒,林昊率領從龜茲軍中精心挑選的五千白發老兵,以及兩千余名長安招募的新兵誓師出發。
郭昕親送至城門外,看著這支以年邁的老兵為主,新兵為輔的奇特隊伍,目光復雜。
最終重重拍了拍林昊的肩膀叮囑道:
“一切小心,輪臺城小,也切勿輕敵!這些老卒和娃兒,都是我們寶貴的力量,別折損太多了!”
“大都護放心,此去輪臺,必定凱旋。”林昊鄭重點頭。
隨后林昊帶著大軍直接北上,跟西州而來的三千精銳會合。
這三千人,除了西州本來的一千,堪稱百戰余生的老卒外,還有林昊從長安帶回來的兩千新兵。
此時西州雖然依然只有兩千多兵力,但其中一千是新生力量,因此戰斗力不僅沒有降低,反而大大地增強。
而這次帶來的老卒,同樣人人皆是百戰老板,他們對北庭地形極為熟悉,他們的加入,不僅增強了力量,更帶來了至關重要的地理情報。
兩方人馬會合后,全軍達到近萬兵力,在龜茲和西州的老卒中,選出對北庭都護熟悉的老兵帶領下,朝著西北方的輪臺而去。
從西州到輪臺這一路,比之前翻越雪線、穿越峽谷、渡過冰河可要輕松多了,而且選擇的是相對好走的古道,但對于大多數來自關中平原的長安少年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體驗。
尤其是在這條艱難的路上,新老兩代唐軍展現出驚人的融合與傳承。
白發老兵們用他們,在西域數十年生存的經驗,教導新兵如何辨別方向、尋找水源、抵御嚴寒,甚至在雪地里如何隱蔽宿營。
他們講述著過去與吐蕃人、與各部族交鋒的故事,語氣平淡,卻蘊含著血的教訓和戰斗的智慧。
長安來的少年軍卒們,從最初的新奇與興奮很快被疲憊取代,但在老兵們的帶領和鼓舞下,他們咬著牙,互相攙扶,默默堅持著。
隊列中,時常能看到年輕士兵,搶著幫老兵背負裝備,而老兵則在不經意間,將最后一口干糧塞給年輕人補充體力。
林昊將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多少有些欣慰,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讓戰火與艱難旅途成為最好的黏合劑,將兩代人淬煉成一支真正的軍隊。
經過十余日的艱難跋涉,大軍終于抵達北麓,眼前的景象豁然開朗,雖然依舊荒涼,但相比南麓的極度干旱,這里水草略顯豐美,隱約可見遠處起伏的丘陵和更遠處天山的雪峰。
這里曾經是歸北庭都護府管轄,因此從西州來的老卒,指著東北方向:
“都督,再往東行軍三日,便是輪臺城所在,此地已屬吐蕃游騎活動范圍,需加倍小心。”
林昊點頭,下令全軍進入戰時狀態,派出更多斥候,前后左右撒出十里,嚴密偵察。隊伍行進速度放緩,更加隱蔽。
第三日黃昏,派往輪臺方向的斥候帶回準確消息,輪臺城就在前方三十里處,城墻低矮,守軍目測不超過兩千,且多為仆從軍,戒備松懈,似乎完全未料到會有唐軍從西南方向的天山之中殺出!
“好!”林昊眼中寒光一閃,隨后對著疲憊的大軍吩咐道:
“全軍聽令,于前方山谷隱蔽休整,飽食酣睡!明日凌晨,拂曉時分攻城!”
命令傳下,兩千將士無聲地涌入指定的隱蔽山谷。
經過林昊一路的訓練,以及老兵的幫助,整個兵營沒有喧嘩,也沒有火光,只有壓抑的興奮,和臨戰前的緊張在空氣中彌漫。
士兵們默默檢查著刀劍弓弩,吃著冰冷的干糧,然后抱著武器,依靠著巖石或同伴的身體,努力讓自己入睡,養精蓄銳。
輪臺城那低矮的輪廓,仿佛已經隱約可見在遠方的暮色之中。
林昊登上一處高坡,最后望了一眼輪臺城的方向,又回身看了看山谷中安靜休息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