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姓文吏聞言,眼中一亮,頓有得遇知己之感。
“還是楚君懂我!”
說著,眼中浮現憂慮,感嘆道。
“蠻族豺狼也!畏威而不懷德!”
“宣以兵鋒之威,讓之時時敬畏才是王霸之道,焉可信重”“而君上如今對烏丸蠻族……過于仁善了,實話說,張某實不敢茍同!”
他這話還是收著說的。
沒敢直接說‘君上怕不是被那烏丸王族妖女蠱惑,這才定下此策’。
不過話里的意思,他卻是表露清楚了。
按照他的想法,對于蠻族就應該不聽話就打,打到聽話為止。
怎么能將如此多的資源、精力投入到草原之上
要是來日這些蠻族因此徹底開化,變得更加強大,屆時豈不是一場潑天大禍
不得不說,張君的擔心與憂慮確實很有道理。
可王姓文吏卻聽不得這些。
在他看來,君上圣明無過,他們這些做臣子的只需聽命行事,將手中的事情做好,克忠職守就好。
像張君這般提出質疑,他無法接受。
故而隨即便是臉色一變,怒而拍案。
“閉嘴!君上之策,豈有我等臣子質疑的資格”
“莫非你有二心”
面對好友的這番指責,張君也是惱了,當即反駁道。
“為人臣者,彌君之過,乃是本分!”
“如何能稱得上二心你休要胡攪蠻纏!”
而眼看兩位好友因為一句話突然翻臉,楚君也是哭笑不得。
于是趕忙上前打起了圓場。
一面安撫住王君,讓他稍安勿躁。
一面對張姓文吏道。
“張君多慮了。”
“君上雖說過自己本為凡人之身,不可能凡事皆無過錯,但此事……楚某覺得君上之策,方為定萬世之策!”
這話的前一句否認了王君‘君上圣明無過’的主旨,而后一句則更是直接推翻了張君所有的擔心與憂慮。
頓時讓二人齊齊露出不滿之色。
楚君這次沒有安撫,只是徑自道。
“君上說過,歷來邊患皆由內外之別而起,若無內外之別,混元一宇,便無邊患一說。”
張君聞言,當即反駁。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區區蠻族,焉配與我雍人混為一談!”
前一句還算在理,后一句則帶著濃厚的個人情緒了。
當然,也不純粹是個人情緒。
而是他這一脈傳承的共性。
其性之烈,甚至遠超武人。
楚君聞言沒有直接反駁,只是淡淡提醒道。
“張君莫不是忘了楚某乃是楚人”
楚,昔隔絕于中原諸侯,蠻夷也。
一語既出,張君頓時語塞。
真要論起來,除中原數州之地,余下吳、越、楚……甚至包括當今大雍起家的雍涼之地也算是昔日蠻夷。
可現在誰還會追本溯源,豈不是腦子有病
更何況或因戰亂、或因天災、或因其他諸多因素,導致歷代大規模遷徙,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哪里還區分得清楚
見張君愕然沉默,略顯窘態,顯然已經意識到了什么。
楚君失笑一聲,隨后才道。
“沒錯,君上眼下正是要主動促成這一進程!”
“快則數代,慢則十數代,那茫茫草原便亦會如昔日吳楚等地一般,徹底化歸我大雍所有!”
“草原之民,亦為我大雍之民!”
“地無分內外,人無分你我!如你我皆同!”
楚君這話說時,一改往日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模樣,竟現出幾分與王君類同的狂熱。
“張君!王君說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