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的百姓們也紛紛響應皇帝的號召,他們自發地組織起來,為李善祈禱。有的百姓在寺廟中焚香祈福,有的百姓在家中設立香案,為李善祈求平安。一時間,整個大唐都沉浸在對李善的祝福之中。
然而,命運終究是無情的。盡管有御醫的精心診治,有百姓們的虔誠祈禱,但李善的身體還是一天不如一天。在一個寒冷的冬夜,李善感覺自己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召集了身邊的弟子們,最后一次向他們傳授自己的心得。
“孩子們,我這一生,雖然短暫,但能為道德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我感到無比的欣慰。我知道,道德教育的道路還很漫長,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但我相信,只要你們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記住,道德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能改變一個人,也能改變一個國家,甚至能改變整個世界。”李善用盡最后一絲力氣,說出了這番話。
說完,李善緩緩閉上了眼睛,臉上帶著安詳的笑容。弟子們悲痛欲絕,他們跪在李善的床前,放聲大哭。他們知道,他們失去了最敬愛的師傅,也失去了道德教育事業的引路人。
李善去世的消息傳回大唐后,整個朝廷都為之震動。皇帝下令為李善舉行隆重的葬禮,追封他為“道德先師”,以表彰他為大唐道德教育事業所做出的杰出貢獻。
葬禮當天,長安城萬人空巷。百姓們自發地來到街頭,為李善送行。他們手捧鮮花,眼中含著淚水,心中充滿了對李善的敬意與懷念。李善的靈柩在眾人的護送下,緩緩走向墓地。一路上,百姓們紛紛跪地,向李善的靈柩行禮,表達他們對這位道德先師的哀思。
李善雖然去世了,但他的道德育人思想卻在大唐乃至周邊國家廣泛傳播開來。他的弟子們牢記師傅的囑托,紛紛奔赴各地,繼續傳播道德的火種。
在大唐的各個州縣,李善的弟子們開設了學堂,免費招收學生入學。他們按照李善的教學方法,不僅傳授知識,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品德。在他們的努力下,大唐的社會風氣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友善、互助,社會秩序也更加穩定。
而在周邊國家,李善的道德育人思想也受到了廣泛的歡迎。高麗、新羅、百濟等國家的國王紛紛下令,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李善的道德教育理念。他們派遣使者前往大唐,邀請李善的弟子們前往講學,傳授道德教育的經驗與方法。
李善的一位弟子來到了高麗,他受到了高麗國王的熱情接待。在高麗國王的支持下,這位弟子在高麗各地舉辦了講學活動,向高麗的百姓們傳授道德知識。他還根據高麗的實際情況,編寫了適合高麗百姓閱讀的道德教育書籍,受到了高麗百姓的一致好評。
在新羅,李善的弟子們與當地的學者合作,共同研究道德教育的內容與方法。他們將大唐的道德教育理念與新羅的文化傳統相結合,創造出了一種具有新羅特色的道德教育模式。這種模式不僅在新羅國內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還對周邊的一些小國產生了影響。
在百濟,李善的弟子們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的生活需求。他們通過舉辦道德講座、開展道德實踐活動等方式,讓百濟的百姓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在他們的努力下,百濟的社會風氣也逐漸發生了變化,百姓們的道德素質得到了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