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平靜的書院生活并未持續太久。這年,朝中宦官專權,貪污受賄之風盛行。江南地區的一些官員為討好宦官,竟暗中勾結,增加百姓賦稅,致使民不聊生。消息傳到清德書院,學子們義憤填膺,紛紛要求上書朝廷,為民請命。
林逸軒深知此事兇險萬分,稍有不慎,便會招來殺身之禍,甚至累及書院。但他更明白,作為讀書人,當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擔當。于是,他召集書院師生,慷慨陳詞:“吾輩讀書,非為功名利祿,乃為天下蒼生。如今百姓受苦,我等豈能坐視不管?縱使前路艱險,亦當義無反顧!”
學子們被林逸軒的話所鼓舞,紛紛表示愿追隨他共赴難關。林逸軒挑選了十幾名品學兼優的學子,與他們一同撰寫奏章,詳陳江南百姓之苦,揭露官員貪腐之行。奏章寫好后,林逸軒親自帶著它,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
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歷經千辛萬苦。到達京城后,林逸軒四處奔走,試圖將奏章呈遞給皇帝。然而,宦官勢力龐大,他們暗中阻撓,將奏章扣下,還派人威脅林逸軒,讓他放棄此事。
林逸軒毫不畏懼,他堅定地說:“吾心向道,豈會因威脅而退縮?縱使粉身碎骨,亦要將這民聲傳達給皇上!”
就在林逸軒陷入困境之時,一位正直的大臣聽聞了他的事跡,深受感動,暗中幫助他將奏章送到了皇帝手中。皇帝看到奏章后,大為震怒,立即下令徹查江南官員貪腐一案。
不久,貪腐官員被繩之以法,百姓賦稅得以減輕,江南地區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機。林逸軒和學子們的事跡也傳遍了大江南北,人們紛紛稱贊他們的道德勇氣和擔當精神。
經此一事,清德書院的名聲愈發響亮,前來求學的學子絡繹不絕。林逸軒依然堅守在書院,用他那高尚的道德育人思想,培養著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多年后,林逸軒已白發蒼蒼,但他依然精神矍鑠。每當看到學子們在書院的庭院里讀書論道,他的臉上便會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道德的火種已在這片土地上廣泛傳播,未來,必將有更多的賢才俊杰,秉持著高尚的品德,為天下蒼生謀福祉。
在一個寧靜的夜晚,林逸軒安詳地閉上了眼睛。他的離去,讓書院師生悲痛萬分,但他的道德育人思想,卻如璀璨星辰,永遠閃耀在歷史的長河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追求真善美,踐行道德之道。
德耀青史:張公傳
大晉王朝,風云變幻,朝堂之上,黨爭不斷;市井之間,人心浮躁。在這混沌之世,有一人名曰張懷德,以其高尚的道德情操與獨特的育人思想,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時代的黑暗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