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已滅,回紇臣服,我大唐周遭的強敵只剩下渤海國與吐蕃國。
要滅渤海,幽州乃是最佳屯兵所在,而這也是臣極力舉薦的地方。
畢竟現在吐蕃太強,要滅渤海國相對容易一些。”
李瑛問道:“那長源先生為何又推薦涼州作為孤屯兵的候選地?”
李泌解釋道:“殿下如果要滅渤海,以我軍攻滅突厥表現出來的戰斗力,兩三年應該可以做到。
吐蕃人借助高原優勢,在沒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很難達成。
移師涼州,劍指吐蕃只是殿下在此屯兵的一個借口,并不是說一定非得進攻吐蕃不可。”
“明白了。”
李瑛恍然頓悟,“移師并州莫非也是故作姿態,名為用兵,實則暗中積蓄實力?”
“并州位于涼州與幽州之間,距離京師一千兩百里,北上可擊渤海,向西南則可直入隴右。
若是能夠在此屯兵,對殿下最為有利,而且這里也是大唐的龍興之地,但就怕圣人不會同意。”
李泌再次用手帕擦拭了下嘴角的油漬,“并州只能稍作試探,萬一圣人起了猜忌之心,還是把目標瞄準涼州或者幽州最好。”
李瑛直接否決了并州:“圣人多疑,并州連提都不要提,如果涼州與幽州都不行的話,倒是還有一個地方不錯。”
“殿下言之有理,或許并州確實并非良地。”
李泌忽然覺得移師并州風險太大,容易惹怒李隆基,在頷首贊成的同時,又問道:“不知殿下說的這個地方是何處?”
“云州。”
李瑛吐出了兩個字。
接著說道:“此處距離并州六百里,遠離京師一千八百里,既可以北控幽燕,又可以統領草原,還能迅速西進靈州,馳援隴右。最重要的是,在這里屯兵不會引起圣人的警惕,可以讓孤從容的積蓄實力。”
李泌不由得眼前為之一亮:“殿下好見識,比起并州來,云州確實是個上佳之選。”
李泌說的并州就是山西太原,距離長安一千二百里路程,乃是大唐王朝三大都城之一。
而李瑛說的云州則是山西大同,由太原向北挪了四百多里,距離長安一千八百里,距離隴右節度使駐兵的鄯州也只有兩千四百里。
如果隴右戰事緊張,從長安派兵到鄯州也有一千四百里路程,自云州發兵不過遠了一千里路程而已。
況且云州有優良的馬場,可以把從突厥繳獲的大量馬匹攆到云州蓄養,這是長安不具備的優勢。
屯兵云州,既可以派遣騎兵迅速馳援隴右,又可以向東疾襲渤海,開疆拓土,還能震懾草原上的突厥人與回紇人,讓他們不敢有非分之想。
“哈哈……所謂的好地方,只不過是為了躲避圣人而已!”
李瑛忽然發出一聲苦笑,扔掉手里剛剛摸起的木柴,站起身來問道。
“以長源之見,如果圣人現在扳倒了武氏一黨,廢黜了李琦的太子之位。
但他卻食言而肥,并沒有依照約定冊立孤為太子,而是立了李亨或者其他皇子為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