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靈筠立刻召見來自河東的使者,得知李瑛愿意出一百萬貫給李白贖身。
武太后又派人把楊洄、李林甫召來商議,最終決定接受李瑛的條件。
李白不過就是一個有些才華的詩人,殺了他沒有任何好處,還會讓天下的讀書人畏懼長安朝廷的淫威,讓人才不敢來為朝廷效力。
一百萬貫銅幣接近十萬軍隊一年的軍餉,真要是能夠用李白換回來,那簡直是賺麻了!
“告訴李光弼,答應李瑛的條件,讓他把百萬貫銅幣全部押解到洛陽。”
武靈筠笑容可掬的對使者下達了懿旨。
“小人謹遵太后懿旨!”
使者得了命令,策馬返回河東,浩浩蕩蕩的遷都隊伍繼續順著驛道朝洛陽進發。
次日傍晚,使者就回到了太平關大營,向李光弼稟報太后已經同意了李瑛的條件。
李光弼生怕李白尋短見,這次不敢再告訴他,派遣這個使者再次趕往太原答復李瑛。
顏杲卿代表靈州朝廷接見了這個使者,又提出了新的條件。
“一貫銅錢約六斤四兩,一百萬貫那就是六百四十萬斤,按照每輛馬車運輸四千斤計算,至少需要一千六百兩馬車才能裝載完畢。
我們太原剛剛往河北常山郡運輸了五萬石糧食,一時間抽不出這么多馬車來,所以只能使用銀鋌和金餅搭配著來支付贖金。
當然,我們陛下言而有信,也不會缺斤少兩,就按照市值支付贖金,一兩銀鋌抵一貫銅錢,一兩黃金抵十貫銅錢。
若是李光弼同意,本相便派人押送五十萬兩白銀,五萬兩黃金送到太平關,你們同時釋放李太白。”
使者不敢當家做主,表示自己需要返回太平關向李光弼稟報。
“去吧!”
顏杲卿揮手吩咐使者快去快回。
“我們陛下馬上就要返回靈州了,你們若是再磨蹭,那就取消這次交換,讓李白聽天由命。”
此刻已經到了正月底,天氣逐漸轉暖。
如果不是因為贖李白的事情耽誤,李瑛此刻已經返回靈州,發動關中之戰了。
在這幾天里,來自各路的使者走馬燈一般進入太原,向李瑛稟報河北境內的情況。
在岑參、田神玉的輔佐之下,魏王李琚在常山郡招募了一支兩萬人的新軍,目前正在加緊操練。
而且博陵崔氏也依照約定向常山郡運送了三十萬貫軍費,另外加上十萬石糧食。
常山地區一馬平川,易守難攻,李瑛命李琚在井陘道附近修建防御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