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右的戰報一封接一封送到長安,最終遞交在李瑛這個皇帝的手中。
不得不承認,吐蕃人不愧是大唐一生的宿敵,吐蕃軍隊的戰斗力要遠在突厥人之上。
即便從高原上走了下來,但吐蕃人依舊擁有強悍的戰斗力,唐軍想要擊垮他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場隴右之戰,吐蕃軍隊出動了二十萬,唐軍出動了九萬,雙方的兵力比為二比一。
乍一看,吐蕃人好像很菜,兩倍的兵力都打不贏唐軍。
但在歷史上,高仙芝曾經率領兩萬唐軍在怛羅斯正面硬剛二十萬大食聯軍,面對著十倍之敵,甚至在遭到葛邏祿人背刺的情況下依然還有一戰之力,最終率領一萬多人突圍撤回了碎葉城。
要知道,大食帝國可是這個世界上和大唐并駕齊驅的超級帝國,為當世兩大巨頭之一,擁有四千多萬人口,一百二十萬軍隊,其疆域面積高達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甚至比大唐還要遼闊。
大食的軍隊擁有十倍的優勢都沒能殲滅兩萬唐軍,而吐蕃人以二比一的優勢和唐軍旗鼓相當,這豈不是更加說明了吐蕃人的戰斗力?
在原先的歷史時空中,吐蕃人在大唐經歷了安史之亂后迅速壯大,攻占了蕭關以外的大部分疆域,包括隴右、朔方、河西等地全部被它納入版圖,使得吐蕃成為了與大食、大唐實力相當的超級大國。
“這應該是吐蕃人歷史上最高光的時刻了吧?”
李瑛望著輿圖上的吐蕃疆域,思緒如潮。
成也高原敗也高原,吐蕃人因為居住在高原上,經濟發展緩慢,農業種植落后,人口出生率低。
但也得益于高原的環境,使得歷朝歷代的中原王朝都無法征服它,一直到了元朝時期,青藏高原上的政權才被蒙古鐵騎征服。
“而現在,朕既然來到了這個世界,就要提前五百年把這雄偉的青藏高原納入華夏版圖!”
李瑛喃喃自語,目光堅定而睿智。
就在這時候,諸葛恭走了進來,手里拿著一張奏折:“圣人,兵部剛剛呈送的哥舒翰從隴右送來的最新奏折。”
“打開看看。”
李瑛把御案上的輿圖收了起來,吩咐道。
“喏!”
諸葛恭答應一聲,快速拆開已經被兵部審閱過的奏折,發現里面是一張被雨淋過的破舊告示。
展開之后,只見上面赫然寫著《唐與吐蕃盟約》。
“圣人請過目!”
諸葛恭來不及細看,雙手畢恭畢敬的放在了御案上。
李瑛端起茶盞滋潤了下嗓子,仔細審閱起來,看完之后登時被氣的臉色鐵青,拍著桌案怒罵。
“楊洄與李林甫真是不怕遺臭萬年,不僅出賣了隴右、朔方、河西,竟然還把劍南割讓給了吐蕃,真是豈有此理!”
武氏集團出賣隴右、河西等地,李瑛并不擔心,因為這里有多達十余萬唐軍駐扎,吐蕃人想要啃下來,就算傾全國之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在劍南道,沒有屬于李瑛的一兵一卒。
劍南節度使田仁琬是李林甫的兒女親家,更是李林甫的死黨,所以他堅定不移的支持武氏集團,甚至在李瑛進攻長安的時候,田仁琬親自率領兩萬劍南軍來救援長安。
另外一位在劍南道掌握兵權的則是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李公甫,他是李林甫的胞弟,手底下掌管著一萬兩千人的折沖府府兵。
李唐內亂爆發之后,田仁琬與李公甫封鎖了長安到巴蜀的驛道,排除異己,利用武氏母子頒布的詔書罷免了十幾個不支持武氏的刺史,將劍南道變成了屬于武氏的勢力范圍。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如果被吐蕃人占據了巴蜀,再想奪回來,那就難了!”
李瑛捻著胡須沉吟,“派遣人馬入川阻擋吐蕃人乃是當務之急,甚至比收復洛陽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