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句話說的好“天下未亂蜀已亂,天下已平蜀未平”,自古以來,巴蜀盆地就是割據稱王的風水寶地。
吐蕃在兼并了大小勃律、吐谷渾、拔汗那等國家之后,人口膨脹到五百萬,擁有超過四十萬的強大軍事實力。
如果一旦被吐蕃人在巴蜀境內站穩腳跟,派遣重兵扼守險塞要道,再想收復劍南道不說難如登天,至少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所以必須在吐蕃人控制巴蜀之前派遣兵馬進入,阻止當地百姓抵抗吐蕃人的入侵,譴責武氏集團的賣國行徑。
“立即召三位內閣宰相與兵部尚書李泌前來含象殿見朕,共商對策。”
李瑛起身活動了下筋骨,向諸葛恭下達了命令。
“遵旨!”
諸葛恭答應一聲,轉身離開了含象殿。
天空電閃雷鳴,大雨如注。
自從到了七月中旬后,關中、河東等地秋雨連綿,黃河水位暴漲,導致仆固懷恩渡河受阻,已經按兵不動了七八天。
就連在河陽縣境內鏖戰的長安軍與洛陽軍也暫時休戰,躲避連綿的秋雨。
李瑛背負雙手站在含象殿門口,仰望劃過蒼穹的閃電,憂心忡忡。
“唉……本來以為雨勢要停了呢,誰知道比昨天下的還要大,照這個態勢下去,怕是河南境內會出現水患啊!”
由于關中地區對樹木的過度采伐,導致黃土高原上的泥沙流失嚴重,黃河的河床近幾年愈來愈高,趕上這種連續五六天的大雨,很容易出現黃河決堤的隱患。
但現在前線激戰正酣,李瑛也沒有辦法抽調人手加固黃河堤防,總不能暫時先把戰事停了吧?
“黃河沿岸的百姓有三百多萬,倘若真的決堤了,怕是會生靈涂炭啊!”
李瑛煩躁的走來走去,“如果這場秋雨再繼續下個不停,要不就暫時停了戰事,組織百姓加固堤防?”
兵部尚書李泌派人把哥舒翰的奏折送到大明宮之后就做好了面圣的準備,在接到召喚后毫不猶豫的鉆進馬車,冒雨直奔大明宮。
從皇城到大明宮六里路程,說起來不算太遠,但雨勢太大,很快便把李泌的馬車澆透。
無奈之下,李泌只好在馬車里撐開了傘,避免雨水淋濕自己的紫袍。
小半個時辰后,馬車抵達丹鳳門。
只見上百名御林軍身披甲胄,手持長槍,屹立在滂沱大雨之中。
盡管他們的身上已經被雨水澆透,但所有人都像雕塑一樣巋然不動。
這些士卒們沒有任何怨言,因為身為監門衛大將軍的呂奉仙與他們同甘共苦,和他們一起無遮無擋的站在大雨中,任憑雨水濕透甲胄。
“哎呀……呂大將軍竟然親自在這里淋雨?”
李泌縱身躍下,看到暴雨中的呂奉仙如同雕塑一般站立,不由得發出一聲驚嘆。
呂奉仙大笑:“哈哈……李尚書不也是冒著大雨來面圣嘛?”
李泌撐起竹傘,搖頭嘆息:“今天早朝的時候雨停了,看起來似乎要晴天的樣子。沒想到這才半天的功夫,又卷土重來不說,甚至下的有過之而無不及!”
呂奉仙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罵道:“也不知道老龍王哪根筋不對,再這樣繼續下,怕是要鬧水患!”
“是啊,黃河兩岸的百姓危險了。”
李泌嘆息一聲,撐著傘穿過丹陽門,直奔含象殿而去。
又過了片刻功夫,有三輛馬車陸續在丹鳳門停下,中書令張九齡、侍中顏杲卿、御史大夫裴寬三位內閣宰相聯袂而至。
就像李泌一樣,三位大臣各自撐起雨傘,一路上議論著大雨帶來的隱患,穿過丹鳳門前往含象殿面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