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阿史那婕妤為了替被回紇人殺死的族人報仇,不顧顏真卿的勸阻,率領三萬突厥騎兵正在草原上尋找回紇人。”
“哦……阿史那烏蘇組織的突厥人已經擴充到三萬了么?”李瑛皺眉問道。
李泌答道:“回紇人在過去的半年內殺害了兩千多突厥人,并擄走婦孺三千余人,劫走牛羊馬匹數萬,這引起了突厥人的仇恨,跟隨阿史那婕妤討伐回紇的突厥壯丁不斷壯大。”
侍中顏杲卿站出來稟奏道:“陛下,非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突厥人本就反復無常,如果突厥隊伍規模太大,恐怕阿史那婕妤控制不住局勢,導致突厥人兵變自立。
故此,臣以為陛下應該降旨召回阿史那婕妤,并把這支突厥騎兵壓縮到一萬左右,并派遣漢人將領統率。”
李瑛捻著胡須,思忖片刻,同意了顏杲卿的請求。
“給阿史那烏蘇下一封詔書,讓她回長安來見朕。
把這支突厥騎兵裁減到兩萬人吧,交給高適來統率,再任命一個突厥將領擔任副將。”
李泌雙手握著笏板領命:“兵部遵旨!”
李瑛又問道:“還有什么要匯報的嗎?”
李泌翻了下手里的文書,繼續說道:“剩下的就是關于南方地區的局勢,目前也充滿了變數,必須慎重對待。
“張巡已經抵達廣州就任嶺南節度使,并遵照圣諭把治所從廣州遷到了邕州(南寧),崔顥也已經抵達交州,出任安南都護。
根據崔顥稟報,南部六詔之中的蒙舍詔在其首領皮邏閣的率領下已經兼并了其他五詔,并將太和城設為都城。
目前的南詔已經控制了南方廣袤的疆域,其治下人口超過兩百萬,擁有十萬兵力。
故此,崔顥請求朝廷對南詔予以招撫,避免其趁機作亂!”
南方有六個異族,各自為政,盤踞在云南、貴州等地,這些部落被唐帝國稱之為“六詔”,分別為施浪詔、越析詔、蒙舍詔、蒙巂詔、浪穹詔、邆賧詔。
所謂的“詔”等同部落的意思,各詔首領以王自封,各部落百姓從二三十萬到五六十萬不等。
在原先的歷史中,六詔之中的蒙舍詔于公元738年兼并了其他五詔,于太和城(云南大理)建立“南詔”國,從此開始了南詔政權。
蒙舍詔之所以能夠順利兼并其他五詔,在于首領皮邏閣準確的站隊大唐,并獲得了唐帝國在兵器裝備方面的支持,因此迅速成為了云貴高原上的霸主。
皮邏閣統一六詔之后,繼續向大唐稱臣,李隆基也投桃報李,先冊封皮邏閣為越國公,后來又晉升為云南王。
在度過了七八年的蜜月之后,南詔開始與唐帝國爆發矛盾。
首先是因為征稅問題,時任劍南節度使的章仇兼瓊與皮邏閣產生矛盾,使得皮邏閣開始對大唐產生不滿情緒。
天寶九載,也就是公元750年,距離安史之亂爆發還有五年。
此時,皮邏閣已經因病去世,他的云南王由其子閣羅鳳繼任,成為了南詔國的第二任君主。
閣羅鳳去成都與新任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會晤,閣途徑唐帝國設置的云南郡,云南太守張虔陀借機侮辱閣羅鳳的女眷,并索要賄賂,遭到閣羅鳳拒絕。
惱羞成怒的張虔陀便向朝廷誣告閣羅鳳謀反,惹得閣羅鳳舉兵造反,率兵攻克云南郡,殺死張虔陀,并將大唐設置的州縣悉數攻占,正式與唐帝國決裂。
此時,楊國忠已經大權在握,他向李隆基舉薦鮮于仲通出任劍南節度使掛帥平定南詔之亂,李隆基準奏。
鮮于仲通遂率領八萬唐軍精銳自成都出征,劍指南詔國都太和城。
在世人的心目中,大唐帝國是不可戰勝的,在南詔人的心里也是如此,南詔國王閣羅鳳嚇得急忙派遣使者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