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鮮于仲通為了立功,拒絕了閣羅鳳的投降,率領唐軍越過洱海,直抵太和城下。
閣羅鳳被逼無奈,只能與大唐決戰,最后居然大獲全勝,全殲八萬唐軍,主帥鮮于仲通僅以身免。
大唐立國一百多年來,先后與大食、吐蕃、突厥、渤海、高句麗等強敵作戰,從沒遭受過這樣的恥辱,引得朝野一片嘩然。
大破唐軍之后,閣羅鳳忽然覺得大唐不過如此,并不像傳說中那樣所向披靡。
于是,閣羅鳳率領南詔軍隊開始擴張,連破唐帝國十余州,將云南、貴州全部占據,并攻陷了四川南部、西藏東南等區域。
公元752年,李隆基派遣賈顴為姚州都督,再次發兵三萬進攻南詔,結果又全軍覆沒,就連賈顴也遭到生擒。
被小小的南詔國屢次打臉,這讓逐漸年邁的李隆基不能接受,而此時李林甫已死,朝政大權落到了宰相楊國忠的手里。
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楊國忠于公元754年舉薦心腹李宓出任云南都督兼劍南節度使,統兵十萬,另外加上輔兵七萬,總計十七萬,大舉討伐南詔。
這是唐帝國聲勢最為浩大的一次進攻,南詔王閣羅鳳一邊組織軍隊防御,一邊派遣使者向吐蕃稱臣求救。
時任吐蕃贊普赤松德贊發兵十萬協助南詔抵御唐軍,三方在云南地區爆發了一場堪稱空前慘烈的大戰。
楊國忠急于立功,對李宓的南征軍有求必應,提供充足的錢糧兵器,甚至還有戰船上百艘,在洱海上揚帆南征,水陸并進,聲勢浩大。
但最終的戰局卻是唐軍再次全軍覆沒,十萬大軍幾無生還,戰船被焚,甲胄被奪,流血成川,染紅了洱海。
時至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在云南境內依舊有大量的萬人冢、千人堆,那都是唐軍戰死在云南的亡魂。
甚至就連閣羅鳳看到遍地唐軍尸體,心中不忍,吩咐南詔人為唐軍收尸,立碑紀念。
這一戰結束之后,吐蕃贊普冊封閣羅鳳為“贊普鐘”,結為兄弟友邦,并肩與唐帝國作戰。
次年,唐帝國還沒來得及復仇,就爆發了安史之亂,年老昏聵的李隆基被逼退位。
趁著唐帝國爆發內亂的機會,閣羅鳳繼續開疆拓土,又向南攻占了后世的老撾、緬甸、越南等部分地區,使得南詔國百姓超過五百萬,軍隊超過二十萬,成為了東方的一大軍事強國。
直到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在位時期,唐西平郡王李晟再次出兵八萬進攻南詔,并最終大破吐蕃、南詔聯軍,俘獲斬殺南詔軍十萬,總算為大唐挽回了一些顏面,報了二十多年前的大仇。
要說大唐帝國歷史上的苦主是誰,那絕對是名不見經傳的南詔國,竟然讓二十多萬大唐將士埋骨叢林,這是任何其他強國都沒有做到的事情!
唐軍之所以在云南屢戰屢敗,除了將帥無能,不通軍事,君主昏聵,奸相弄權之外,也因為云南的大山瘴氣叢生,密林遍布,導致唐軍出現了大量的非戰斗性死亡。
以唐帝國之強大,以唐軍之精銳,三征南蠻陣亡二十萬精銳,可見三國時期的諸葛丞相伐漢有多艱難,絕不像演義中寫的那樣輕描淡寫。
李瑛蹙眉思忖了片刻,傳旨道:“中書省馬上派遣官員前往南詔,冊封皮邏閣為云南王,賜司徒之職,讓其世代統率云南。”
目前,安西、隴右、劍南、洛陽、幽州、淮南、蒙古已經打的遍地烽火,長安朝廷全面開戰,單挑大食、吐蕃、武氏集團、安史集團、回紇等勢力,絕不能再與南詔國產生矛盾了。
這一刻,李瑛忽然也產生了心力憔悴的感覺……
大唐,這盤子實在太大了!
終于,李泌的軍事報告落下帷幕。
伴隨著諸葛恭高喊一聲“退朝”,幾乎雙腿站麻了的官員們如釋重負,齊齊的舉著笏板恭送皇帝離開含元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