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真是太好了,看來不用等朕抵達洛陽,杜希望就能收復東都了!”
李瑛喜出望外,命李泌以兵部尚書的名義給李欽修書一封,命他依舊擔任左威衛大將軍,率部渡過黃河,協助杜希望攻打洛陽。
孟津渡距離洛陽不過八十里路程,李欽叛變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洛陽。
“啟奏皇后,李欽叛變了,他斬殺了鄧長史與任將軍,正率叛軍朝洛陽殺來。”
“啟奏皇后娘娘,鄭縣被攻破,陛下被押解回長安了!”
“報……大事不好,李瑛率十萬人馬御駕親征,已經過了風陵渡,距離洛陽只剩三百里!”
“報……澠池、新安各縣望風而降,杜希望的大軍距離洛陽只剩八十里路程!”
“不要報了……誰再報就給我砍了!”
武靈筠捂著雙耳,幾乎要瘋了,“快派人把李林甫、裴敦復、王琚等人召來,共商對策。”
“奴婢遵旨!”
擔任內侍省知事的牛仙童答應一聲,馬上派人去宣召李林甫、裴敦復等人來洛陽宮議事。
此刻,李林甫正在家里考慮前程。
作為洛陽朝廷的首相,他比武靈筠接到的消息還要早。
自己的計劃弄巧成拙,導致李隆基慘遭俘虜,隨即三關淪陷,各路人馬紛紛投降,洛陽朝廷手里的軍隊短短半個月內土崩瓦解。
“大勢已去……”
李林甫呆坐在偃月堂內,抿嘴苦笑。
他的這個偃月堂比照長安城平康坊相府內的偃月堂打造,布局與造型幾乎一模一樣,甚至就連家具都是出自同一個木匠之手。
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李林甫才能靜下心來,考慮下一步的行動。
“老夫到底該何去何從?”
李林甫背負雙手,在堂內來回踱步,如芒在背。
洛陽淪陷已經是旦夕之事,杜希望的大軍相距只剩八十里,李欽也叛變殺了過來,指望洛陽城內的兩萬人馬負隅頑抗完全是癡人說夢!
或許,這兩萬人非但不會抵抗長安軍,甚至有可能會把自己抓起來獻給李瑛邀功。
李林甫深知,整個洛陽朝廷不可饒恕的人首推武靈筠、李琦母子,其次就是自己這個宰相。
作為洛陽朝廷的主謀,李瑛的大軍進了洛陽,肯定會毫不留情的把自己抄家。
幾天之后,自己全家老幼就會像張守珪那樣被滿門抄斬,老幼不留。
“不行,我不能坐以待斃,不能讓子孫們為我陪葬!”
李林甫狠狠地揪下一根胡須,喃喃自語,“是時候逃離洛陽了。”
自從李隆基被困鄭縣,三關淪陷的消息傳到洛陽之后,已經有數十名官員棄官逃命,不知所蹤。
其中職位最高的是一個吏部侍郎,在大唐并沒有多大的影響力,逃了也就逃了,李瑛或許不會特意抓捕他。
但李林甫知道自己卻走不通這條路,如果找不到庇護的勢力,李瑛一定會派人掘地三尺搜捕自己。
而且,李林甫擔任宰相的這幾年結下了無數仇家,還不知道多少人想要他的性命,一旦手里沒了權力和軍隊,隨時都有可能丟了性命。
放眼整個神州,似乎只有投奔安祿山一條路可走!
“除此之外,別無他路。”
李林甫盤桓再三,最終決定離開洛陽前往徐州投奔安祿山。
張守珪雖然死了,幽州雖然被王忠嗣拿下了,但安祿山占領了山東地區、淮南地區,主力部隊已經渡過長江拿下了潤州、蘇州、常州等地,前鋒直逼杭州、越州。
安祿山占領的地盤不僅遠超洛陽朝廷,其兵力也多達三十萬,如果指揮有方,取代大唐或許做不到,但像孫權那樣割據江東也并非不可能。
想到這里,李林甫先命幾個兒子收拾家中的細軟,集結家丁侍衛,做好逃離洛陽的準備,又派人去把依附于自己的黨羽召集到相府。
李林甫要告訴黨羽自己的去向,讓他們自己選擇出路,或者留下來等候李瑛的審判,或者跟隨自己去安祿山麾下謀求一席之地。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