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睿陪笑:“圣人文韜武略已經蓋過秦皇漢武,已是千古一帝,誰敢拒絕圣人的賜婚?”
“朕聽說上百年前,就有一位隴右的門閥拒絕了皇室的聯姻。”
李瑛有一搭沒一搭的閑聊。
話又說回來,這普天之下哪個門閥敢拒絕皇帝的嫡長子?
怕不是嫌本族繁衍的時間太久,急著想要滅門!
在皇權面前,什么隴右、什么關內,你給我拒絕一個試試?
不把你滅族算皇帝輸!
東方睿大笑道:“民間傳言,以訛傳訛罷了。”
閑聊片刻,李瑛最后又道:“你們禮部要抓緊時間,爭取在一個月之內為太子完成大婚。
咱們大唐遍地烽火,百姓深受戰火之害,朕也想用太子的婚事為大唐沖沖喜!”
“臣謹遵圣諭。”
東方睿叉手領命,旋即告辭。
在離開大明宮的時候,他在心中暗自思忖。
就算民間娶妻,從登門說媒到娶進家中,最快也要兩三個月的時間,圣人如此著急的為太子納妃,莫不是這韋熏兒已經珠胎暗結?
對此,東方睿心里只有羨慕,羨慕韋堅生了個好女兒,這京兆韋氏的香火也太旺盛了,什么時候把自己的女兒送進皇宮就好咯!
幾天之后。
韋熏兒被欽定為太子妃的事情迅速傳遍京城,成為了朝野之中茶余飯后的焦點話題,各大門閥褒貶不一,熱度一直持續了半個月。
四川戰場。
經過五個月的鏖戰,李光弼與李嗣業屢敗吐蕃軍,連勝十余場,將吐蕃人侵占的土地全部收復。
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吐蕃人不斷損兵折將,李光弼麾下的川軍卻通過不斷招募新兵擴充到了十二萬人。
就在這時候,朝廷給四川連發數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是召李嗣業率領陌刀營返回長安,并征調兩萬川軍前往長安聽用。
李嗣業接到圣旨后與李光弼分道揚鑣,帶著自己的陌刀營與兩萬川軍從雅州向成都撤退,押解著反賊李公甫全家踏上了前往長安的征途。
第二道圣旨則是撤銷劍南道,改為四川省,并委任岑參為四川布政使,統領四川下轄所有州縣。
岑參現在的職位只是掛了一個兵部侍郎的頭銜,突然晉升為封疆大吏,自然是又驚又喜,一邊上書謝恩,一邊在四川勵精圖治。
劍南道治下人口高達四百多萬,僅次于河北道、江南東道,為大唐人口密度第三的地方。
而且這里土地肥沃,自大唐建國以來又沒有戰爭隱患,因此百姓富足,各州糧倉多有積蓄。
岑參勵精圖治,一邊保證李光弼的糧草供應,同時又從各州縣征調了二十萬石糧食、八十萬貫銅幣,讓李嗣業押解進京,以解朝廷燃眉之急。
第三道圣旨則是免去李光弼的劍南道行軍大總管之位,改任四川兵馬大都督,田神玉改任兵馬副都督。
對于李光弼來說,也就是改變了下官職名稱而已,其他沒有任何改變,所以他對此也沒什么感覺,一心只想把吐蕃人逐出四川,并反攻高原,直搗邏些城。
“直搗邏些城,生擒吐蕃贊普,就是我李光弼畢生的心愿!”
站在綠油油的山坡上,抬頭眺望西方連綿不絕的山脈,李光弼手握劍柄,立下豪言壯志。
胯下白馬踏過新發的格桑花海,驚散吐蕃斥候放出的鶻鷹。
李光弼勒馬臨崖,劍鋒割裂自雪山頂滾落的晨霧。
“兒郎們可曾聽見?”
將旗在罡風中獵獵作響,李光弼佩劍出鞘,向西一指。
“那曲河畔的吐蕃娘們,正給咱們縫制戰靴,到時候吐蕃人的一切都是我們的!”
“本都督要在布達拉宮掛上成都蜀錦,用酥油燈燒了他們的輿圖,把布達拉宮的銅鐘熔了鑄馬蹄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