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線作戰的情況下,吐蕃人明顯國力不支。
既無法在四川戰場獲勝,也不能在隴右戰場占到便宜。
乞力徐來的時候率領十萬吐蕃人進川,敗退到兩國交界的時候已經只剩下五萬人。
在五個月的時間內,反攻為守的吐蕃人折損了一半的兵力,而李光弼麾下的將士卻從八萬擴充到了十二萬。
看到吐蕃人想要撤退,李光弼一點也沒有放他們離開的意思,親自率領九萬人馬窮追不舍,進入四月之后就反攻進了吐蕃人的領土。
隨著山川的高度不斷上升,唐軍的追趕速度開始減緩,腳力逐漸不如吐蕃人。
這也是吐蕃贊普自信不用派遣援兵的重要原因。
尺帶丹朱相信,只要能夠撤退到高原上,吐蕃人就是不可戰勝的。
但李光弼不信這個邪,鐵了心咬住這支隊伍,一直追到邏些城,殺進布達拉宮,把尺帶丹朱押解回長安。
就這樣窮追了一個月,兩軍一邊追逐一邊廝殺,沿途不知倒下了多少唐軍與吐蕃人。
乞力徐率領的吐蕃軍已經退入境內五百里,但李光弼依舊沒有退兵的意思。
在四川境內的時候,唐軍與吐蕃軍的戰損比為一比二,唐軍付出一條性命就能換到兩個吐蕃人陪葬。
當然,由于在本土作戰,四川百姓對唐軍的支持熱情高漲。
即便是陸續付出了數萬人戰死的代價,但李光弼卻通過不斷的募兵,使得麾下的兵力不減反增。
進入高原之后,雙方的戰損比達到了一比一,但李光弼絲毫沒有想要撤退的意思。
這讓乞力徐慌了神,急忙召集麾下諸位將領商議對策。
“這個李光弼是個瘋子嗎?難道他不知道在草原上我們吐蕃人是不可戰勝的?”
“天知道這個瘋子想要干什么?”
“我猜他想把我們這支兵馬全部殲滅才肯罷休!”
又有人說道:“我看李光弼不止想要把我們全殲了,我看他是想要打進邏些城,必須派使者告訴贊普,趕快派援兵接應我們撤退。”
乞力徐聞言冷笑,躊躇滿志的說道:
“在劍南境內被唐軍占了便宜,我們需要用兩個士兵的生命才能換掉一個唐軍。
到了嘎達(康定)這里,我們和唐軍的戰損比變成了一比一。
如果李光弼還敢繼續孤軍深入,那我就讓他們唐人付出兩倍的代價。
他李光弼要是敢追到馬爾康(芒康),老子就把這支唐軍全殲了,替死去的兄弟們報仇雪恨!
還想打進邏些城,做夢,漢人永遠也別想踏進邏些城!
就算唐朝滅亡了,漢人都別想!”
一名武將勸道:“元帥,這個李光弼用兵狡詐,不可輕視,最好派人向贊普求援。”
“不需要!”
乞力徐暴怒的一口拒絕。
“來的時候我帶了十萬將士,現在只剩下五萬人,如果再向贊普求援,滿朝文武都會笑話我乞力徐。
本帥在此發誓,我乞力徐絕不向贊普索要一個援兵,只要后方能夠保證糧食的供應,我一定不讓唐軍跨過馬爾康。”
經過這場會議后,吐蕃人繼續按部就班的撤退,唐軍繼續窮追不舍。
隨著地勢的上升,氣溫逐漸降低,周遭連綿的山脈頂端,已經隱隱可見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