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馬蹄踏處,即為大唐!
地面傳來悶雷般的震動。
無數吐蕃重甲騎兵的身影自丘陵后涌現,鑲鐵馬蹄踏得沙土迸裂,挑開唐軍寨柵,潮水一般殺了進來。
沖在最前的吐蕃將領突然連人帶馬陷入深坑,那正是唐軍三日來佯裝埋鍋造飯時暗中挖掘的陷馬坑。
“連弩車!”
隨著李光弼令旗揮舞,二十架藏在糧車中的連弩車同時咆哮。
嬰兒手臂般粗細的弩箭裹著浸透火油的麻布,將吐蕃前鋒騎陣撕開數道燃燒的缺口。
埋伏在鹿砦后的陌刀手如墻而進,雪亮刀光劈開吐蕃人的牦牛皮甲時,飛濺的血珠在夕陽下凝成道道赤虹。
“殺啊!”
“殺蕃狗!”
“休要放走一人!”
埋伏了許久的唐軍從四面八方涌現,使用各種強弓硬弩朝著有恃無恐的吐蕃騎兵爆射。
一瞬間,箭矢密集如飛蝗。
數不清的吐蕃人紛紛中箭倒地,好似狂風掠過熟透的麥田。
乞力徐在五里外的山崗上看得目眥欲裂。
本該潰散的唐軍,竟變戲法般從莫名其妙的地方涌出無數重甲步兵。
更可怕的是那些偽裝成酒壇的猛火油罐。
當騎著牦牛的吐蕃特種兵沖入轅門時,唐軍弓弩手精準地射碎陶罐,沖天烈焰瞬間將一頭頭牦牛化作奔走的火柱。
“中李光弼詭計了!”
乞力徐頹然跌坐在地,“傳我命令,收兵,收兵啊!”
吐蕃大營中響起凄厲的號角,這是撤退的信號。
遭受重創的吐蕃軍慌不擇路,紛紛抱頭鼠竄,漫山遍野都是吐蕃人逃命的身影。
“殺啊!”
“休要走了乞力徐!”
八萬多唐軍士氣高昂,在李光弼與田神玉的率領下兵分三路,漫山遍野的追殺吐蕃人。
乞力徐止不住敗軍,只能率部向著西方倉惶逃竄。
高原的千溝萬壑中,到處都是吐蕃人的尸體。
唐軍一口氣向西窮追了五六十里,要不是地勢越來越高,呼吸困難,剩下的吐蕃殘兵只怕將會全軍覆沒。
乞力徐率部沒命的向西逃竄,一直逃到巴塘方才止住潰敗之勢。
經過清點人數,吐蕃軍只剩下三萬出頭的兵力。
也就是說乞力徐的妙計導致吐蕃人僅此一戰就損失了兩萬人,比他們之前一個月的損失還要大。
“馬上趕往邏些城,請贊普派兩萬人趕到波窩設伏接應我軍。若我軍不能在馬爾康拒敵,那就只能退守波窩了。”
遭遇大敗的乞力徐再也沒了之前的豪情壯志,一邊派遣使者返回邏些城向尺帶丹朱求援,一邊率部晝夜疾行,向著馬爾康撤退。
那里地勢險峻,峰巒疊嶂,可以居高臨下的打伏擊,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乞力徐相信盡管自己麾下的將士只剩下三萬人,依舊能夠憑借地形擋住附骨之疽一般的唐軍。
在高原上,如果吐蕃人使出全力奔走,唐軍是絕對追不上的。
這支吐蕃軍隊之所以被唐軍緊緊咬住,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乞力徐不肯認輸,不肯放棄糧草輜重,甚至是走走停停,故意等著唐軍追上來。
看到唐軍竟敢深入高原,乞力徐就好像看到公雞進了黃鼠狼窩,斷然沒有不咬一口的道理。
只是乞力徐沒想到,這只公雞原來是只鐵公雞,這一口咬下去非但沒有吃到肉,反而把自己的牙齒崩下來了好幾顆。
雖然時值六月,但高原上的夜晚卻寒風侵膚。
李光弼在帳篷里看著輿圖,與田神玉以及十余名麾下武將共商下一步的行動。
“此地已經過了嘎達嶺一百多里,距離馬爾康五百里,距離邏些城兩千五百里。”
李光弼的手指在地圖上游走,落在了四川盆地之中,“距離成都則有一千五百里,這意味著我軍已經深入吐蕃境內八百里。”
“干他娘的!”
田神玉將嘴里的牦牛骨頭狠狠的吐出來,“差兩千五百里就到邏些城了,不踏進布達拉宮,將來我死不瞑目!”
其他將領紛紛高呼:“我等誓死以大都督馬首是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