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蹙眉問道:“這一仗殺敵多少?繳獲了多少糧食?”
“殺敵一萬五,俘虜五千。”
“繳獲各種糧食八百多車,夠將士們吃半個月了。”
“還燒死了五百多頭牦牛,這段時間可以給將士們開開葷。”
“真是太好了!”
李光弼欣慰不已,“至少能夠堅持到馬爾康了,這樣也不用急著催促岑參送糧食,我們有充足的時間等候糧草補給。”
田神玉摩挲著下巴上雜亂的胡須,問道:“我軍損失多少?”
“八千。”
有人答道。
“他娘的,我們設伏還死了八千人啊?”
田神玉露出蛋疼的表情。
一名偏將嘆息道:“沒辦法,將士們總是呼吸急促,運動太劇烈了就喘不動氣,需要停下來緩緩,這就給了吐蕃人還手的機會。”
李光弼伸手拍了拍田神玉的肩膀:“這已經很不錯了,吐蕃人的陣地戰能力遠在突厥人之上。
在成都平原,我們勉強能夠打出一比二的戰損比。
進入高原地區之后,乞力徐且戰且退,與我軍連戰數場,雙方的戰損比變成了一比一。
乞力徐據守嘎達的險要,我軍沖了好幾次,陣亡五千,只殺了兩千吐蕃人,戰損比已經變成了二比一還要多。
如果不是乞力徐殺出來送人頭,咱們想要突破嘎達嶺這座險山,不死個兩三萬人根本無法突破。
而現在僅用了八千人就突破了嘎達嶺,還殲滅了兩萬吐蕃軍隊,這可是一場大勝仗。”
眾人紛紛附和:“節帥言之有理。”
一名幕僚鋪開紙,提筆書寫奏折:“屬下這就修書報捷,告訴朝廷我軍在嘎達嶺大捷,殲敵兩萬。”
田神玉摩挲著下巴道:“寫三萬,這樣可以讓弟兄們多撈點功績。”
李光弼沉默不語,好似沒有聽到田神玉和幕僚的對話。
幕僚笑著點頭:“好好好,就按照副帥所言起草,嘎達嶺一戰,殲敵三萬,乞力徐率兩萬人倉惶逃命。”
一名武將嘆息道:“可惜吐蕃人被嚇破了膽,把糧食輜重都扔了,跑的太快,咱們實在追不上了。”
李光弼撫須笑道:“放心吧,乞力徐絕對不會逃回邏些,他會在沿途設伏,不用我們追,他就會在路上等著我們。”
“為何?”副將露出不解的眼神。
“邏些相對平坦,吐蕃人肯定更想利用險要伏擊我們。”
李光弼自負的做出推斷,“我們已經深入敵境八百里,是時候改變戰術了,既然追不上吐蕃人,那我們就讓吐蕃人等我們。”
軍議完畢,李光弼下令就地扎營,休整一夜,明天再繼續向西進軍。
夜色寂寥,天空繁星滿天,一顆顆晶瑩璀璨,仿佛觸手可及。
八萬唐軍在相對平坦的山坡上扎下營寨,除了巡弋的游騎兵保持警惕之外,疲憊的將士們很快進入了夢鄉。
經過這場慘敗,想來乞力徐被嚇破了膽,定然不敢再主動來送人頭了。
次日天亮,李光弼命人把楊洄押解到面前,沉聲問道:“楊駙馬,現在有個將功贖罪的機會,你想不想把握?”
楊洄馬上明白了李光弼的意思,激動的道:“邏些城我熟,我熟悉,我愿意充當向導,為你們引路。”
李光弼鄭重的拍了拍楊洄的肩膀:“但我提醒駙馬一句,你可別耍什么花招,更不要想逃跑,我手下神箭手的箭法絕對能夠做到百步穿楊!”
“不敢、不敢,絕對不敢!”
楊洄連連擺手。
隨后,李光弼下令將楊洄的枷鎖打開,派了數名精干的士卒嚴密監控,讓他隨軍同行。
在楊洄的引導下,唐軍果然能夠更加輕松的找到最近的路徑。
八萬唐軍列隊向西,穿過一座座崇山峻嶺,迎風招展的旌旗在山風中獵獵作響,綿延了十余里路程。
李光弼策馬徐行,手中馬鞭向西一指,高聲鼓舞士氣。
“前方要塞馬爾康,可能就是乞力徐的落腳之處,突破了此處,我們距離邏些城就更近了一步,將士們加油啊!”
“邏些城在等著我們,布達拉宮在等著我們,把我們的足跡踏進去,征服它,你們將會成為漢人的英雄!”
八萬唐軍唱著雄壯的軍歌,用此起彼伏的喊聲回應主帥的鼓舞。
“踏破邏些城,踏平布達拉!”
“馬蹄踏處,即為大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