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末將愿為先鋒!
光祿寺大殿內燈火通明。
各部官員紛至沓來,在這里為從安西歸來的郭子儀接風洗塵。
郭子儀在長安做了將近十年的官,與張九齡、李適之等人都認識,更是把李祎、蕭嵩等老將尊為師長,以學生之禮相待。
酒宴尚未開始,大家都在熱情的寒暄,等待陛下到來。
“圣人駕到!”
伴隨著諸葛恭一聲吶喊,身穿龍袍,頭戴翼善冠的李瑛翩然而至。
“參見陛下!”
在張九齡的率領下,在場的官員紛紛起身,作揖參拜。
“諸位愛卿免禮!”
李瑛在中間位置落座,并招呼郭子儀坐到自己旁邊:“郭卿坐到朕的身邊來。”
郭子儀受寵若驚,拱手推辭:“有四位宰相與蕭太師、申王在此,臣豈敢造肆?”
李瑛以不容抗拒的語氣道:“朕讓你坐你就能坐,你是今夜這場晚宴的主角,你不坐此處,何人可當?”
“既然陛下如此抬愛,臣就只能斗膽了!”
郭子儀先對著皇帝謝恩,然后又對在場大臣拱手施了一圈禮,以表歉意。
等郭子儀入座之后,蕭嵩、李祎兩位老資歷陸續落座,再往下則是張九齡、顏杲卿、裴寬、李適之四位宰相。
再向下則是棣王李琰、鄂王李瑤、榮王李琬,雖然他們的職位是九卿,可是掛著親王爵位,在酒宴上卻要位居六部尚書之上。
再向下則是御史大夫崔希逸、禮部尚書東方睿、工部尚書韋堅、兵部尚書李泌、刑部尚書皇甫惟明等人。
其中,年輕的李泌格外引起了郭子儀注意,不止一次偷偷打量,想要看清楚這年輕人究竟有什么本事,居然以二十歲的年齡就登上了兵部尚書的位子?
最下方則是九寺寺卿、五監監正,以及裴慶遠、南霽云、馬燧、呂奉仙、宇文斌、馬千乘等少數武將。
大唐名將盡皆出征在外,留下來看家的職位與名望都不太高,因此大部分只能叨陪末座。
燭火在蟠龍金柱間搖曳,郭子儀端坐紫檀案前,鎏金獸首香爐騰起裊裊青煙。
李瑛執玉杯起身,滿殿朱衣頃刻噤聲。
“三軍易得,良將難求。”
帝王嗓音穿透殿宇,“郭卿自安西晝夜兼程八百里,未解征衣便請纓討逆……”
他忽然將杯中瓊漿傾灑于地,白玉磚霎時漫開琥珀光痕,“這盞酒,當先敬陣前兒郎!”
郭子儀虎目微顫,甲胄鱗片在燭火下泛著冷光。
他望見顏杲卿捧著金絲檀木匣近前,匣中虎符映著跳動的燭焰,仿佛安西大漠不熄的烽火,這是天子賜給他的大都督憑證。
“臣蒙圣恩,敢不效死?”
郭子儀伸出雙手接過虎符,指節在匣邊叩出金石之音,“明日午時之前,臣定當提兵出征!”
張九齡捋須長嘆:“昔年衛國公夜渡陰山,怕也無此雷厲風行。”
話音未落,殿外忽有悶雷劃過蒼穹,驚起宿鴉陣陣。
南霽云霍然離席,腰間玉鉤相擊:“末將愿為先鋒!”
聲如金鐵,震得案上銀箸輕顫。
李瑛雙眉微微蹙起:“愛卿出征,何人掌管金吾衛?”
南霽云抱拳道:“臣在長安已經蹉跎了一年的時光,臣的義兄張巡、義弟雷萬春在各地建功立業,圣人也該讓微臣出去撈點功績了。”
李瑛之所以一直把南霽云留在長安,為的就是以防萬一。
倘若吐蕃人或者安史叛軍突然進入了關中地區,京城里沒有大將坐鎮怎么能行?
而現在,洛陽、四川均已到手,哥舒翰在隴右也對吐蕃人形成了壓制的局面,不用再擔心有敵軍進入關中平原。
更何況李嗣業率領的兩萬川軍正在向長安進軍,估計再有月余就能抵達,既然南霽云求戰心切,那就成全他好了!
“哈哈……既然南卿這樣說,那朕就準你所奏,委任你為郭子儀麾下先鋒大將。”
李瑛轉動著面前的酒盞,爽快的答應了南霽云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