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道:“朕如果御駕親征、或者移駕洛陽,到時候長安可就要交給你監國了,不知你可是做好了準備?”
李儼聞言一陣激動,叉手道:“父皇放心,孩兒一定不負所托!”
李瑛繼續道:“等你監國的時候可要多聽大臣的意見,凡事不許與后宮女人議論,謹記后宮不得涉政。”
李儼一陣心跳,低著頭道:“兒臣謹遵父皇教誨!”
李瑛目光掃了一眼腳下文武百官,朗聲道:“太子乃是國之儲君,必須為皇室開枝散葉,繁衍子嗣,僅有太子妃韋氏一人遠遠不夠。
朕決定在近期為太子再納兩房妾室陪伴,諸位愛卿若有合適人選,可以去找禮部尚書東方睿舉薦,朕自會與皇后為太子挑選良伴。”
李儼本想說“兒臣這輩子得熏兒一人足矣”,抬頭看見父親犀利的目光,只能把到了嘴邊的話語咽回肚子里。
“陛下所言極是,臣等定當積極舉薦!”
聽說圣人又要給太子納妾,滿朝文武齊聲允諾,各自在心中盤算著合適的人選。
李瑛目光掃向滿朝文武,最后落在了光祿卿嚴挺之的身上:“教導太子責任重大,朕任命嚴卿兼任太子賓客,主政東宮,每日輔佐太子。”
李瑛已經于前段時間答應了李儼的請求,為他組建了東宮小朝廷,讓李儼每日在東宮主持會議。
派去的官員基本上以詩人組成,有孟浩然、祖詠、李頎等文官,另外加上宇文斌、馬千乘等武將。
只是孟浩然等人固然擅長吟詩作賦,但對于治國之道實在是一知半解,再加上資歷不夠,東宮這個小朝廷更像是作協的研討會。
沒辦法,李瑛現在面臨著御駕親征的問題,所以必須加強對儲君的培養,因此這才欽點嚴挺之前往東宮擔任首席大臣。
嚴挺之今年六十歲出頭,關中華州人,歷任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太府卿等職位,在李隆基時期官拜從三品的中書侍郎,為中書省的副官。
論資歷,絕不是孟浩然、祖詠這些詩人能夠相提并論!
而且嚴挺之屬于硬骨頭,在武氏母子成功篡權,滿朝文武百分之九十的屈服的情況下,他仍然不承認李琦帝位的合法性,被武氏關押進大牢長達一年半,一直不屈不撓。
派遣他這種人去東宮輔佐太子,甚至說是教導太子、監督太子,絕對比孟浩然這些老實人好太多。
“臣遵旨!”
嚴挺之的光祿寺主要負責祭祀、宴會、接待外國使臣,平常也沒有什么事,自然是欣然領命。
“散朝!”
李瑛心情沉重的起身離開,只留下一聲沉重的嘆息:“唉!”
今天的早朝就此結束,面色凝重的文武百官小心翼翼的散去,誰也不敢在這個時候觸怒了皇帝。
張九齡告假一天,返回家中,派遣長子張拯代替自己去一趟江南衢州,設法向叛軍討回張九皋的遺體,并撫棺返回嶺南老家,讓這個幼弟落葉歸根。
張九齡今年已經六十七歲,為張氏兄弟之首,這喪事自然要著落在他的身上。
那些有心攀龍附鳳,打算把女兒送到儲君身邊為嬪的人則開始托人去找禮部尚書東方睿報名,先做個登記,再等著圣人遴選,為太子挑選妾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