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希望下令隊伍在九江城下暫時屯兵,并派出使者向東聯絡李祎率領的唐軍。
李祎于十月初離開長安,先到淮南田神功軍中選拔了一萬五千精兵,由合肥前往長江岸邊的望江縣屯兵,同時派出使者前往九江召夫蒙靈察率部南下,與自己在望江會師。
夫蒙靈察八月份率三萬人馬謀攻江都,在蕪湖縣境內遭到安慶緒的水陸夾擊,苦戰不敵,損失了三千將士后順著長江又退回了九江。
九江是夫蒙靈察設置在江南的大本營,那里有他招募訓練的預備兵,回到九江可以補充兵力,伺機再來偷襲丹陽。
但大唐皇帝卻不滿夫蒙靈察的表現,直接空降李祎前來接替他的主帥,統領江南地區的所有軍隊。
夫蒙靈察知道江南的戰況一團糟,張九皋全軍覆沒,自己敗走于蕪湖,張巡被困于溫州,朝廷只能寄望于換帥扭轉局勢。
夫蒙靈察也知道自己的斤兩,乖乖的在九江厲兵秣馬,等候新主帥走馬上任。
李瑛在派遣李祎出征江南的同時,又對江南的兵力進行微操,命夫蒙靈察分給雷萬春一萬人馬馳援溫州,以解張巡之圍。
李祎到了合肥之后,提兵南下,同時命令夫蒙靈察由九江南下,兩軍在蕪湖縣境內會合,劍指丹陽。
在李瑛的這套組合拳之下,崔乾佑不得不分出一萬兵馬回師馳援安慶緒,以免江寧有失。
十一月中旬,李祎率一萬五千人馬自合肥抵達望江縣。
夫蒙靈察與副將來瑱則于數日前率兩萬人馬提前抵達望江,與李祎的人馬順利會師,伺機再攻江寧。
江寧縣就是后世的南京,此刻也是丹陽郡的治所。
安祿山接受李林甫的建議,把這座城池當做陪都,派遣長子安慶緒率領五萬精銳燕軍在此鎮守,以謀士高尚、大將李庭望、薛嵩等人輔佐。
為了加強對江寧的控制,自今年初夏,安祿山又派遣了曾經在李隆基手下擔任刑部尚書的陳希烈前來擔任丹陽太守,修建城池,鞏固防御。
經過半年的建設,現在的江寧城依山帶水,北控長江,南依紫金山,城高墻厚,易守難攻。
得知大唐皇帝派出了老將李祎出征江南,安慶緒一邊向崔乾佑請求援兵,一邊親自帶著李庭望、曹世勛等將領,率領三萬人馬前來蕪湖布防。
蕪湖乃是江寧上游的軍事要塞,要想攻打江寧,必須先拿下蕪湖,因此安慶緒派遣麾下大將薛嵩在此屯兵一萬五千人駐守。
安慶緒親率三萬人抵達后,沿江布防,水陸相連,旌旗招展,森嚴壁壘。
李祎親自到前線視察了一番,看到燕軍森嚴壁壘,井然有序,心中驚訝不已。
“怪不得燕軍到處攻城略地,這個安慶緒還真是個人才,用兵竟然頗有章法!”
夫蒙靈察道:“這安慶緒今年二十歲出頭,雖然初生牛犢不怕虎,但他用兵還不算老道。如果末將沒有猜錯,這條防線應該是安慶緒手下的李庭望所部署。”
李祎感慨道:“這防線依山傍水,水陸相連,又有鹿角、荊棘作為防御工事,要想突破過去,絕非易事啊!”
夫蒙靈察苦笑:“非末將滅自己威風,長賊軍志氣,李庭望在叛軍之中根本數不著,厲害的是史思明、崔乾佑這兩個人!”
李祎捻著胡須道:“應該還有河北的李歸仁吧?這家伙和王忠嗣糾纏了一年,互有勝負,是個難纏的對手啊!”
偷窺完燕軍的部署剛剛返回望江大營,李祎就接到了好消息。
杜希望于七日之前攻克武陵,徹底肅清了蘇慶節這支疥癬之疾,并奉旨順江馳援,目前已經到了九江城下,距離望江縣只剩下三百里路程,特派使者前來征詢李祎下一步的作戰計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