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遵循祖制行事而已,我想父皇他也不能說什么!
大唐現在遍地烽火,各地的將士都不夠用,我自己招募衛率幫朝廷節省了兵力,父皇更應該褒獎我才對!”
薛絳一臉擔憂,苦口婆心的勸諫:“太子啊,老夫是你的外公,絕不會害你。
你聽我一句勸,先把這件事去請示你父皇,若是他同意,你再招募衛率,若是他不同意,這件事就作罷。
千萬別自作聰明,妄自揣摩圣意,免得惹禍上身,悔之晚矣!”
“外公既然不肯借錢,那就什么也不用說了,東宮的事情不需要你管。”
李儼拋下一句話,大步離去,只留下薛絳一個人在原地發呆。
不得不說,李儼一番強詞奪理的話挺有水平,一時之間讓薛絳拿不準是否應該把這件事告訴女兒?
李瑛確實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說過恢復祖制,給儲君足夠的權力和自由,讓大唐的親王們能夠參與政事,不再像李隆基那樣打壓兄弟子侄。
而李儼就根據這點自行招募衛士,還強調了一個朝廷兵力不足,為國解憂的理由,看起來似乎冠冕堂皇,合情合理……
“唉……過幾天看看情況再說吧!”
薛絳搖頭嘆息一聲,決定先弄清太子打算做什么生意再做定奪。
薛絳回到家中,派人把侄子薛銹喊了過來,當面逼問:“你身為太子詹事,到底給太子出的什么餿主意?竟讓他經商賺錢?”
“這個主意不是侄兒出的,是太子自己想的,我等幫他參謀而已。”
薛銹一臉冤枉,把李儼想要賺錢的計劃如實道來。
其實李儼的這個經商門路并不高明,甚至可以說是簡單粗暴,概括起來就是把關中地區的所有西瓜全部買下來,形成壟斷之后再高價賣出,賺取差價。
在李瑛把西瓜引進關中之后,經過四五年的栽培改良,品質越來越好,已經逐漸成為達官貴人家里消暑的必備水果。
根據司農寺的統計,關中地區今年西瓜種植范圍大概為兩萬畝,按照每畝產兩百個西瓜計算,總數量大概為四百萬個出頭。
在李瑛把西瓜傳播到長安的第一年,因為民間第一次出現這種水果,市場售價曾經高達每斤十錢。
要知道一斤羊肉的價格也不過才七八錢,一斤雞蛋的價格更是在三錢上下浮動,每斤十錢的價格已經讓窮苦老百姓聞價止步。
次年,許多商賈與地主看到西瓜利潤巨大,迅速在關中地區加大了種植,在短短三四年的時間內讓西瓜的種植數量增加了十倍,從最初的兩千畝種植規模擴大到了兩萬畝的規模。
在這四五年的時間內,西瓜的價格也從每斤十錢下探到每斤兩三錢左右,也就是比葡萄、桔子、桃、梨等本土水果高一個檔次,遠遠無法與水果之王“荔枝”相提并論。
李儼跟自己手下的屬官算了一筆賬,四百萬個西瓜按照每個八斤計算,總量就是三千兩百萬斤,再按照每斤兩錢收購,只需要六千四百萬錢就可以全部壟斷。
六千四百萬錢折合六萬四千貫,對于李儼這個太子來說并不是太困難的一筆錢。
這些日子他軟磨硬泡的把東方悅與張嫻的嫁妝“借”到了手里,許諾半年后還給他們,并再三要求兩人不得對任何人提起此事。
僅僅兩萬貫本錢并不能壟斷長安的西瓜市場,所以李儼這才聽從皇弟李健的建議向外祖父薛絳借錢,企圖從他手里借五萬貫投資到西瓜市場,將整個關中地區的西瓜全部壟斷到手里。
薛銹哭喪著臉對叔父把太子的帳算了一遍。
“太子是這樣算的帳,按照兩錢一斤把關中各地瓜農的西瓜買到手里,然后再拿到市場上高價出售,賣個七八錢一斤,一個夏天就能獲利高達三倍左右。
僅僅只需要投入六七萬貫,全部賣出去之后就能變現城二十多萬貫,獲得巨額收入。”
“呵呵……你們東宮的屬官可真是一幫天才!”
薛絳冷笑一聲,忍不住抬手扇了這個好大侄一巴掌,“好你個太子詹事,你這是要把太子往死里坑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