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簡直是風水大師,堪輿之術不在袁天罡、李淳風之下,北仲山確實是個絕佳場所!”
被韋堅搶了先,東方睿與嚴挺之不甘示弱,各自一頓狂捧,把李瑛簡直夸成了風水大師。
李瑛不會看風水,但卻會看幾個山脈的雄偉程度,這北仲山與九嵕山地形相似,從風水學上來說肯定是個絕佳場所,把自己未來的帝陵建在這里肯定沒錯。
“這北仲山雖然不錯,但名字有些俗氣,朕決定將它改為九宮山,九代表九五至尊,宮代表地宮所在。”
李瑛將提前想好的名字以平淡的語氣道來。
他本想將北仲山改名為至尊山、真龍山,但又覺得太過直白俗氣,所以把后世的“九宮山”借來一用。
李瑛穿越之前的九宮山位于湖北境內,因為明末起義軍領袖李自成在此遇難而出名。
不過,這座山現在還叫做“羅公山”,直到宋朝才有了“九宮山”的名字,所以李瑛不用擔心撞名。
“陛下圣明!”
韋堅、東方睿、李讓等人自然沒什么說的,紛紛舉著笏板附和。
李瑛捻著胡須拍板做了決定:“那就這樣定了,你們工部與將作監即刻發布告示,共同招募修建帝陵的工匠,盡快派人趕往九宮山破土動工。”
韋堅俯首領命:“臣遵旨!”
次日,工部與將作監共同籌備修建帝陵事宜,在京兆府治下各地廣貼告示招募工匠,并宣布改北仲山為“九宮山”。
皇帝今年才三十歲出頭,現在就開始籌建帝陵,那肯定會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往快了說也需要十幾年,往慢了說三四十年也不是不可能。
自漢代以來,參與修建帝陵的工匠通常會領到普通人三到四倍的工錢。
錢雖然賺得多,但最后往往難得善終,尤其是修建地宮的工匠,要么被殺死在里面作為陪葬,要么被弄死在陵外,反正活下去的鳳毛麟角。
原因無非就是保證帝陵的結構不被泄露,盡可能的讓帝陵擺脫被挖掘的命運。
雖然修建帝陵與死亡掛鉤,但擋不住朝廷給的工錢高,按照修建十年帝陵計算,就可以拿到三十年乃至四十年的收入。
所以,明知道修建帝陵是一條死路,但歷朝歷代卻依然有許多為了高額工錢飛蛾撲火的工匠,畢竟搭上自己一條命,就能讓全家人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
不管在哪個朝代,修建帝陵的工匠都不召年輕人,最起碼也要四十歲往上,這樣修完帝陵的時候差不多已是五六十歲的老者了,死在帝陵中皇帝的罪孽也會輕一點。
當然,如果皇帝年齡太老,已經過了五十歲,隨時都有嗝屁的可能,修建這樣的帝陵招募工匠就比較困難,即便四五十歲的人也不愿意去冒這個險。
就算朝廷給的工錢高,但也不過三四倍,萬一才修建個一年半載皇帝就蹬了腿,修陵的工錢也沒賺到多少,還要搭上性命,自然不劃算!
李瑛今年不過三十一歲,正是年富力強,風華正茂的好時候,如果沒有突發性疾病,最少也能活個二三十年。
這意味著修建帝陵的工匠至少可以穩定的賺二十年的工錢,按照四倍計算那就是八十年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