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九。
距離李嗣業率軍出征已經十三天,將朝政安排妥當的李瑛決定在今日出征。
他已經于數日之前,命令錦衣衛鎮撫使司乙攜帶密旨,快馬加鞭趕往汝南等候李嗣業,向他下達下一步的指示。
等李嗣業率領的五萬將士抵達汝南后稍作休整,繼續向南出發,直奔江夏,大概還需要七八天左右的時間。
按照計劃,李瑛需要從長安趕往江夏,在這里與李嗣業率領的將士會合,然后登上來自洞庭湖的戰船,揚帆向東,偷襲被安祿山改名為“南京”的這座城池。
從長安到江夏全程一千五百里,按照日行三百里的速度趕路,大概需要五天左右才能趕到江夏,所以李瑛不能再耽誤下去了。
根據李瑛的安排,由監門衛大將軍呂奉仙率領兩千騎兵護駕,接替諸葛恭擔任錦衣衛指揮使的伍甲率一千錦衣衛隨行。
除了護駕的將士之外,內侍省知事吉小慶、兵部尚書李泌、中書侍郎王維、禮部尚書令狐承、兵部員外郎韋芝、金吾衛中郎將馬千乘等十余名官員隨駕出征。
就在李瑛剛剛穿上戎裝,準備翻身上馬的時候,只見一個身穿緋色官袍的少年匆匆來到兩儀殿,作揖請求。
“陛下,臣在衛尉寺過于清閑,請允許臣隨駕出征!”
李瑛定睛一看,來的不是別人,正是盧美人的兒子信王李瑝。
李瑛蹙起眉頭,上下打量了這個小兄弟一眼。
只見他的身高比年前又長高了三寸,大概一米八五左右的樣子,看起來比自己還要威猛。
“二十三郎啊,是誰讓你隨朕出征的?”
李瑛手撫劍柄,饒有興趣的打量著李瑝問道。
李瑝紅著臉道:“是阿娘讓我去的,不過,小弟自己也想跟隨陛下出去長長見識,還請陛下恩準!”
李瑛一猜就知道是盧美人給這個大兄弟出的主意,不過這李瑝生的身材魁梧,猿臂蜂腰,倒是個武將的好苗子。
而且李瑝從小就練習騎馬射箭,在力量與武藝方面僅次于李琚,只可惜李琚這家伙貪得無厭,把自己送進了太安宮,倒是可惜了他一身武藝。
“二十三郎,打仗可不是兒戲,沙場上血肉橫飛,一不小心是要送命的!”
李瑛拍了拍李瑝的肩膀,鄭重的告誡,“你可要慎重考慮!”
李瑝長揖到地,斬釘截鐵的懇求:“小弟今年已經十六歲,也是時候為國效力了。
我們兄弟十幾個,無人能為陛下分憂,小弟深感慚愧。
即便沒有阿娘的教誨,小弟也早想為國效力,我已經收拾好了行囊,還望陛下準許小弟隨軍出征!”
“既然二十三郎有這樣的志氣,那就跟著朕去前線走一遭,見識下戰場上的殘酷。”
看在李瑝母親的面子上,李瑛爽快的答應了他的請求,決定帶著他出征南京。
老三李亨、老四李琰、老五李瑤、老六李琬都是文官,他們沒有上戰場的能力,李瑛也不能趕鴨子上架。
難得這李瑝主動請纓,李瑛也愿意培養一位有帶兵能力的“皇叔”,讓天下人看到自己的度量,絕不會像李隆基那樣小肚雞腸,疑神疑鬼。
李瑝大喜過望,急忙施禮致謝:“多謝陛下成全,小弟已經把行囊放在了朱雀門,隨時可以出征!”
“那好,咱們現在就離京踏上征程!”
李瑛拍了拍李瑝的肩膀,在吉小慶、馬三寶等數十名太監的簇擁下,大步流星的走出了兩儀殿。
大殿的臺階前有一匹身材修長、四肢矯健、渾身雪白的良駒,這正是李瑛的“御騎”,此馬腳力驚人,在全力疾馳的情況下能夠日行四五百里。
隨行的太監們也需要騎馬,不過他們的坐騎都在太極門,需要徒步走到那里才能上馬。
“陛下,小弟扶你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