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案上僅剩下兩張選票還沒有揭曉答案,李瑛知道一張是李泌的,還有一張是御史大夫崔希逸的。
李瑛端起茶盞來滋潤了下嘴唇,順手摸起一張,看這字跡就知道不是李泌的。
只因為李瑛太熟悉李泌的字跡了,就算他刻意偽裝,也不會寫的這么丑,肯定就是崔希逸的。
紙上赫然寫著四個名字:韋堅、東方睿、李泌、劉君雅。
“哈哈……李泌上榜果然是崔希逸這個武夫的杰作!”
李瑛不由得笑出聲來,又發現崔希逸竟然沒有選擇他自己,這是何故?
難不成這個崔希逸也與劉君雅一樣高風亮節,主動讓賢?
但很快,李瑛就發現了端倪,因為在劉君雅的
通過這一筆能夠得出結論,崔希逸這個御史大夫不僅把李泌混淆了進去,還查錯了人數,想要把自己的名字放在最后一位,卻發現人數已經滿了,只能無奈的放棄。
由此可見,崔希逸人緣比東方睿還要差,他僅僅獲得了東方睿與韋堅的選票。
東方睿選擇崔希逸的原因是為了打擊政敵韋堅,以及韋堅的摯友皇甫惟明。
而韋堅選擇崔希逸的目的與東方睿一樣,為了打擊政敵東方睿,并壓制同族韋陟。
因為互相傾軋,東方睿與韋堅才把崔希逸拉上來充數。
換言之,如果不是東方睿與韋堅爭斗的話,崔希逸最終的結果將會是尷尬的0票。
“御史大夫是個得罪人的差使,人緣差倒也正常。
不過崔希逸這家伙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落選,實在是因為能力差,無法獲得同僚認可。
這家伙就是個墻頭草,平日里既不與人親近,也不得罪人,實在難堪御史大夫這個職位。”
李瑛在心里對崔希逸下了結論,決定找個機會把崔希逸調整到別的職位上去,另外選擇一個作風強硬的官員擔任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身為御史臺的主官,擔負著監督全國官吏,彈劾不法,震懾官員的重任,怎么能讓一個混子長期擔任?
大唐歷史上最出名的御史大夫就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魏徵,以其剛正不阿,敢于犯言直諫而名垂青史。
李瑛在小學歷史上就記住了老師再三強調的這個名字,更記住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名言,所以李瑛也想擁有自己的魏徵。
最后一張選票是李泌的,李瑛意興闌珊的翻過來瞄了一眼,答案平平無奇,與顏杲卿的一模一樣。
“到此為止吧!”
李瑛索然無味的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
通過分析十張選票,李瑛得出如下判斷。
首先,朝中還沒有出現明顯的黨派,自己擔心的京兆門閥結黨的情況還沒有出現,充其量也就是韋堅與皇甫惟明兩個人私交甚篤。
其次,東方睿與韋堅的矛盾不可調和,兩人俱都不惜一切代價的打擊對方。
再者,東方睿最好的朋友是劉君雅,但沒有好到韋堅與皇甫惟明那樣同仇敵愾。
皇甫惟明為了韋堅,堅定不移的打擊東方睿,但劉君雅卻選擇韋堅、皇甫惟明進入內閣。
再一個,韋堅與韋陟雖然同為“京兆韋氏”的話事人,表面上一團和氣,但背地里卻在互相拆臺,打壓對方,這對于李瑛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最后,崔希逸不配做御史大夫,必須挪窩!
“吉小慶何在?”
李瑛朝門外喊了一聲。
聽到動靜的吉小慶急忙抱著拂塵走進了書房:“陛下有何吩咐?”
李瑛指了指桌案上胡亂疊在一起的選票,吩咐道:“拿出去找個地方燒了。”
“奴婢遵旨!”
吉小慶急忙將有些凌亂的白紙整理了一下,攥在手里走出了御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