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業選擇了一處空曠的場地下令安營扎寨,在此等候圣人的密旨。
反正自己準時抵達汝南,完成了與圣人的約定,至于密旨什么時候到那就不是自己的責任了!
“太好了,終于可以歇歇了。”
“唉……行軍打仗真是不容易啊,兩條腿是越走越沉重啊!”
第一次長途跋涉的新兵俱都歡欣鼓舞,感慨這輩子都沒走過這么遠的路途。
跟隨李嗣業南征北戰,跋涉了四萬里的老兵則是一臉輕松的給這些新兵上課。
“嗨……這才到哪兒?從汝南到徐州還有七百里呢!”
“而且現在只不過是行軍而已,真打起仗來,那就不是趕路的事情了,稍不留神,小命都會丟了!”
有熟悉地理的新兵提出質疑:“李將軍為何選擇走汝南?從南陽奔宛丘要比走汝南近一百多里呢!”
馬上就有一名長著絡腮胡子的隊正站出來破口大罵。
“你懂個屁!”
“我們是出來打仗的,你以為是走親訪友,哪條路近走哪條?哪條路平坦走哪條?
“老子在四川走羊腸小道,懸崖峭壁,腳下就是萬丈深淵的時候說什么了?”
“知道什么是軍令如山嗎?將軍一聲令下,就算讓你從長江游到徐州,你也得乖乖聽令,知道不?”
這名新兵急忙認錯:“隊正罵得對,是小弟年輕不懂事,沒有行軍的經驗,說話草率了!”
在喧囂吵嚷的聲音中,五萬唐軍陸續停頓了下來,開始在這片曠野中扎營。
與行軍途中臨時駐扎不同,就連李嗣業都不知道隊伍要在汝南待幾天,因此下令豎起寨柵,挖掘壕溝,做好防御工事。
行軍打仗絕非兒戲,不能因為沒有發現敵人,就疏忽懈怠,萬一敵軍摸過來偷襲,那對于這支軍隊來說將會是滅頂之災。
尤其是汝南距離徐州只剩下六七百里,而距離史思明屯兵的宋城更是只有四百里,誰敢說一定不會遭到叛軍的襲擊?
故此,為將者有備無患,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就在龐大的軍隊扎營之時,從汝南城馳來數十騎,馬上之人全都是身穿飛魚服,腰懸繡春刀的錦衣衛。
“呵呵……看來陛下派來的使者早就提前趕到汝南了!”
正在樹蔭下乘涼的李嗣業一骨碌爬起來,將袒露胸膛的戰袍重新穿好,帶著手下十幾名將校翹首以待。
錦衣衛來的極快,不過片刻功夫就找到了帥旗所在,李嗣業認得為首之人正是錦衣衛鎮撫使司乙。
“李將軍,汝南這幾天下了好幾場雨,在下還以為你們要遲到一兩天呢,不曾想竟然如期抵達!”
司乙勒馬帶韁,翻身下馬的同時嘴里與李嗣業寒暄。
作為昔日的太子四大侍衛,司乙跟隨李瑛出征突厥的時候與李嗣業抬頭不見低頭見,因此算得上熟人。
“嗨……甭提了!”
李嗣業朝司乙抱拳施禮,“要不是這兩場雨,我們前天就能趕到汝南!”
“在下也是前天剛到的汝南,我們騎馬還走了四天呢!”
司乙從懷里掏出一封密信,雙手呈給李嗣業,“這是陛下的密旨,說是只讓嗣業將軍一個人看。”
“遵旨!”
李嗣業接過密信走到一旁,嘴里朝身后的將校嘟囔道:“誰也不要跟過來啊,萬一不小心看到了可是要殺頭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