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的書信寫的足夠詳細,整整寫了一炷香的功夫,司乙與吉小慶站在一旁安安靜靜的等待。
半個時辰的功夫,兩個人一直默默站立,誰也沒有說一句話。
“好了。”
等字跡晾干之后,李瑛緩緩起身交給吉小慶裝進信封之中,再轉交給司乙。
“有勞司僉事把這封書信盡快的送到揚州,親自交給申王,不得讓任何人轉手。”
“臣遵旨!”
司乙先是拱手領命,接著又愕然道,“圣人可能記錯了,臣的職位是錦衣衛鎮撫使,不是指揮僉事。”
李瑛組建的錦衣衛完全照搬了明朝的衛司制度,最高統領叫做錦衣衛指揮使,兩名副將分別是指揮同知與指揮僉事,總人數五千人,分為南衙和北衙。
錦衣衛剛剛組建的時候,李瑛任命諸葛恭擔任錦衣衛指揮使,替自己掌管這支特殊衛隊。
而現在諸葛恭已經去世了,李瑛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接班人,于是提拔原來的指揮同知伍甲接任指揮使。
隨著伍甲的升職,原來的錦衣衛指揮僉事陸丙便升了一級,接替了伍甲的指揮同知。
“呵呵……朕手下的甲乙丙丁四大侍衛要依次替補,既然伍甲與陸丙升級了,那你自然就是指揮僉事了。”
李瑛笑呵呵的拍了拍司乙的肩膀,鼓勵道,“好好干,莫要讓朕失望!”
司乙這才明白了李瑛的意思,感激的跪地謝恩:“多謝圣人提攜,臣愿意為圣人赴湯蹈火,肝腦涂地!”
“你們在朕的身邊護衛了將近二十年,這都是你們應得的。”
李瑛彎腰將跪在地上的司乙攙扶了起來。
伍甲、陸丙、司乙、齊丁。
這四大侍衛之中最早追隨李瑛的是伍甲,已經超過了二十年,時間最短的是齊丁,也已經在李瑛身邊追隨了十三年。
這四個人的姓氏說起來也巧,正好有姓司的、有姓伍的、有姓陸的,還有姓齊的,最早被東宮的侍衛團叫做“四五六七”。
而且在東宮的百人衛隊之中,四五六七又是里面最出色的佼佼者,武藝不俗,而且為人機敏,對李瑛也忠心耿耿,于是便被提拔為侍衛頭目。
再后來,李瑛入主東宮,嫌棄“四五六七”不太好聽,便給四人賜了名字,根據他們來到自己身邊的順序分別取名“甲乙丙丁”。
隨著時間的流逝,李瑛已經忘記了他們本來的名字,只記住了伍甲、陸丙、司乙、齊丁,甚至就連太子府的人也逐漸忘記了他們本來的名字。
“圣人放心,臣一定會盡快的把密旨送到申王的手中。”
司乙將書信揣進了懷中,鄭重的抱拳承諾。
李瑛吩咐道:“坐船去吧,你去找呂奉仙,讓他給你們弄一艘小船,順著長江南下,這樣用不了兩天就可以到達揚州。”
頓了一頓,又道:“還有,不要帶太多人,七八個就行,全部打扮成商販,盡量掩人耳目。”
“臣明白!”
司乙知道此去揚州比不得在荊楚境內行走,去揚州要穿過叛軍的地盤,必須行事謹慎。
等司乙離開之后,李瑛這才笑瞇瞇的問吉小慶:“小慶啊,你對于錦衣衛有什么想法?”
吉小慶一臉懵懂:“想法?奴婢能有什么想法,不知陛下此話怎講?”
李瑛笑道:“從前的錦衣衛指揮使由諸葛恭擔任,而你現在雖然接替他擔任了內侍省知事,但朕卻沒有讓你統領錦衣衛,你心中就沒有什么想法甚至不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