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書房,李祎與杜希望看完天子的密信之后不由得面面相覷,震驚的合不攏嘴巴。
“真是想不到啊,陛下竟然悄無聲息的籌劃了一盤大棋!”
李祎捋著花白的胡須,滿臉欣慰,“呵呵……我在陛下的身上看到了太宗的影子,大唐中興有望啊!”
杜希望也是滿臉欽佩之色:“陛下的謀略確實厲害,前年詐死生擒李隆基已經表現的足夠出色,沒想到這次竟然又策劃了一個偷襲南京,直搗偽巢的計劃。”
“哎呀……本王戎馬一生,頭一次見到謀略如此高超的統帥!”
李祎背負雙手在書房中來回踱步,絲毫不吝溢美之詞。
“陛下在書信中說了,在他抵達江夏之前,這個戰略沒有任何人知道。
就連統帥五萬兵馬的李嗣業也是到了汝南之后才接到密信,在此之前,李嗣業一直以為是要去幫助郭子儀攻打徐州。
不要說滿朝文武不知道陛下這個計劃,就連跟在陛下身邊的李泌、王維他們也是到了江夏才知道陛下的這個計劃!”
杜希望道:“兵法云‘事以密成,言以泄敗’,陛下真是個殺伐果斷的明君啊!”
李祎撫須笑道:“若非如此,陛下又怎么能扳倒太上皇呢?”
“希望啊,你還年輕,以前也沒到過京城,不知道朝廷里面的事情。”
“本王今年七十五,可是經歷了高宗、武周、中宗、睿宗、太上皇,以及現在的陛下六朝,見識過六位皇帝。”
李祎是太宗李世民的曾孫,其祖父是李世民的三子吳王李恪,曾經與李承乾、李泰爭奪過儲君之位。
如果當時李恪能夠爭過李治登上皇帝之位,那么作為李恪嫡長孫的李祎也許現在就是皇帝了,而且會是一個頗有作為的皇帝。
畢竟幾十年的戎馬生涯下來,李祎的功勞蓋過了整個唐代除了李世民之外的所有宗室,而且人品也正直無私,剛正不阿。
李祎出生于公元666年,當時正是唐高宗李治在世。
因為遭到長孫無忌的誣告,吳王李恪被李治賜死,四個兒子全部流放嶺南,李祎就是在嶺南出生的。
后來李治駕崩,武則天掌權之后殺了一批宗室,但又想樹立自己并非是為了鏟除李氏所以才殺人,而是這些人罪有應得。
在這種想法的驅使下,武則天不但沒有賜死李恪的兒子,反而提拔李祎之父李琨出任廣州刺史、嶺南道撫慰使,一步步重返京城。
隨著李琨的得勢,作為嫡長子的李祎也開始進入仕途,最早從基層的縣丞、縣尉做起。
武則天對李琨不錯,在他死了之后追封為衛尉卿,提拔年方三旬的李祎擔任衛尉少卿。
武則天死后唐中宗李顯登基,主動為李恪平反,重新追封為吳王,又追贈李琨為張掖郡王,這時候李祎已經升到了徐州刺史的職位。
李隆基登基之后對李祎這個族兄大為欣賞,先后提拔他擔任兵部侍郎、、金吾衛大將軍、河西節度使、隴右節度使、北庭大都護等職位。
而李祎也不負李隆基的厚望,在二十多年的戎馬生涯中先后與吐蕃、突厥、回紇等異族作戰,屢立戰功,被李隆基一步步的冊封為信安郡王。
在李祎的內心,還是非常感激李隆基的提攜之恩,如果沒有他的信任,根本沒有自己現在的地位!
當然,李瑛對他這個皇叔也十分信任,甚至直接把他從郡王的位置上擢升為親王,這是大唐歷史上從沒有過的事情。
這爺倆都對李祎不錯,他沒有辦法偏向哪個,只能為朝廷效忠,為皇帝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