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告誡了李嗣業一聲,同時又命他派出斥候連夜乘船趕往揚州刺探安慶緒的動靜。
雖然攻破了南京,把安祿山的朝廷一鍋端了,但叛軍的兵力其實并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只是折損了一萬八千人而已!
當然,在軍心方面,對于叛軍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
半天之前,揚州城外。
正在督促燕軍圍攻揚州的安慶緒突然接到了來自國都的求救。
“啟稟太子,大事不好,南京被唐軍包圍了,能元皓將軍特派末將前來求救!”
奉命前來揚州求救的是安祿山的侄子安慶光,職位是羽林軍大將軍,級別不低,不存在欺騙的可能。
安慶緒一臉驚詫:“從哪里來的唐軍,有多少人?”
安慶光如實回答:“不知道從哪里來的,看規模能有六七萬人,兄長我剛剛逃出來,京城就被圍了個水泄不通。”
“六七萬人?”
安慶緒嚇了一跳,“從哪里冒出來的這么多唐軍?京城內的文武都是吃閑飯的嗎?竟然被唐軍兵臨城下了方才察覺,真是該死!”
安慶光苦苦哀求:“城內只有不到兩萬人,不管怎么說,請太子一定派兵回去救援。”
“城內只有兩萬人了?”
安慶緒捏著下巴來回踱步,陷入了沉思之中,沒人知道他的心里在想什么……
如果自己不回去救援,讓唐軍攻破南京,那么大燕國是不是就沒了皇帝?
大燕國沒了皇帝,但軍隊還在,地盤還在,是不是應該由自己這個太子繼位?
想到這里,安慶緒的雙眼在發光。
近年來他愈發瞧不起這個肥頭大耳的親爹,屁本事沒有,天天就知道吃豬下貨,越長越像一頭豬。
雖然他當上了皇帝,但也不過是運氣使然,和他的能力毫無關系。
相反,在大燕朝廷,史思明的威望與日俱增,甚至許多將領只服史思明,不把安祿山這個皇帝放在眼里。
“本太子要是當上了皇帝,我首先除掉史思明,再除掉崔乾佑,然后再提拔一批忠勇之士。”
“如此以來,不出三年,我安慶緒就能推翻唐庭,改朝換代。”
想到這里,安慶緒不由得血脈賁張,斗志昂揚。
但揚州距離南京只有兩百里路,乘船兩個多時辰即可返回,安慶緒如果見死不救的話又難以服眾。
這讓他有些頭疼,便把手下的謀士高尚、武將李庭望、薛嵩、曹世勛等人,還有從南京前來增援的牛廷玠等人召集到帥帳,向他們宣布南京被圍的消息。
“什么,南京城今天凌晨被包圍了?”
“能元皓吃的什么飯,怎么守的京城?竟然被唐軍神不知鬼不覺的兵臨城下!”
“肯定是入海的那支唐軍殺了個回馬槍,掉頭順著長江直抵南京,把國都包圍了!”
聽了安慶緒的話,現場頓時炸了鍋,眾人破口大罵,俱都把矛頭指向南京主將能元皓,罵他不應該姓能,應該姓無能!
安慶緒道:“不可能是從揚州入海的唐軍,孤派了兩千人封鎖了京口到瓜州的水路,以防李祎殺個回馬槍。
兩千人肯定擋不住唐軍,但我軍一定會收到李祎殺回來的消息。
但直到現在,守衛長江的將士還沒有回來送信,那就證明包圍南京的并不是李祎率領的這支人馬。”
“太子說的是,就算兩千人擋不住唐軍,但送個信回來還是能夠做到的!”
眾人紛紛贊成安慶緒的分析,但神不知鬼不覺出現在南京城下的這支唐軍到底來自哪里?實在讓在場眾人一頭霧水。
“不管這支唐軍來自哪里,本太子必須派兵救援。”
不等在場的文武說話,安慶緒就主動同意回兵救援南京。
“牛將軍你帶領本部兵馬先回南京,本太子打下揚州之后就分兵回援南京。”
“南京城高墻厚,城內有兩萬人,再加上你的一萬人,肯定能擋得住唐軍,等孤攻破揚州之后再出兵回援,這樣就可以魚與熊掌兼得了!”
如此一來,就可以堵住大燕將士的嘴,誰敢說本太子見死不救?我可是派了一萬兵馬回援國都!
但安慶緒卻知道一萬人有點杯水車薪,根本解不了南京之圍,唯一的作用就是堵住燕國三十多萬將士的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