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祎捋著胡須笑道:“只要牛將軍真心實意投誠,本王保證你性命無憂。”
得到了承諾之后,牛廷玠下令全軍繳械投降:“國都淪陷、皇上被俘、安慶緒又拋棄我們做棄子,諸位將士就不要再抵抗了,都放下兵器降了吧!”
得知大燕朝廷已經被摧毀,船上的五千燕軍瞬間士氣全無,紛紛跟著牛廷玠繳械投降。
李祎要求船上的燕軍繳械下船,接受唐軍的收編,不得擅自行動。
杜希望又向李祎報告安慶緒率部向北的消息,猜測安慶緒應該是奔徐州投奔史思明去了。
“應該是如此,安慶緒得知南京陷落,所以順著大運河北上往徐州方向去了。”
李祎及麾下的將領都贊同杜希望的觀點,并決定追擊安慶緒,爭取將這支人馬一句殲滅。
“敵軍國都陷落,軍心惶惶,正應該乘勝追擊,本王馬上帶人向北追趕安慶緒的人馬!”
杜希望抱拳道:“申王已經是七十五歲的老將了,又在海上漂泊了十余日,追襲安慶緒的任務就交給末將吧?”
見杜希望說的坦誠,李祎便欣然應允:“既然如此,那就有勞杜帥了,孤年齡大了,往后也不能搶你們的功勞了!”
杜希望一臉慚愧:“讓申王這么大的年齡為國征戰,不能安享天年,我等實在慚愧。”
李祎撫須笑道:“此戰過后,叛軍已是強弩之末,孤或許可以回長安享清福了。”
商議停當,杜希望帶領王難得、來瑱、吳恪守等將領沿著大運河追襲安慶緒,李祎與夫蒙靈察留下來收編叛軍,安定揚州的局勢,清理戰場。
天氣炎熱,那些死尸若是不能及時掩埋處置,極其容易引起瘟疫,絲毫容不得大意。
杜希望率領戰船向北追了七八十里,得到了一個讓人吃驚的情報。
安慶緒并沒有順著大運河北上,而是向東拐了一個彎,順著淮河向大海駛去。
“安慶緒為何突然出海了?看來他并沒有打算去投奔史思明……”
杜希望一時間無法摸透安慶緒的意圖,一邊派使者趕往揚州、金陵報告,一邊率領五萬大軍順著淮河追襲,打算咬住安慶緒看看他的意圖?
安慶緒的船隊航速極快,不過半天的功夫便駛出了淮河,進入了黃海之中,隨即調轉船舵向北行駛,目標是山東境內的萊州治下即墨縣。
船隊到了海上之后不再順流,僅靠風帆和人力驅動,時速降到了三十里左右。
但杜希望率領的船隊同樣遇到了這個問題,雙方始終保持著三十里左右的距離。
唐軍在船上能看到逃跑的燕軍,但卻無法追上。
經過七八個時辰的追逐之后,安慶緒率領的船隊抵達了萊州治下即墨縣境內。
此地就是后世著名的海濱城市青島,此刻海邊卻只有些許孤零零的小漁村。
看到沿海的地形非常適合登陸,安慶緒遂下令靠岸停泊,全軍下船,攻克萊州、青州、淄州一帶,與河北的李歸仁連為一體,繼續與唐軍僵持。
燕軍的速度很快,不過小半個時辰的功夫,六萬多人全部登陸,船只則留下少量兵力押送,順著海岸繼續向北行駛,等甩掉追擊的唐軍之后再尋找合適的港灣停泊。
這樣一來,杜希望面臨著一個抉擇,到底是追襲船隊,還是追擊登岸的叛軍?
“登陸,力爭生擒安慶緒!”
杜希望選擇強行登陸與叛軍決戰。
“殺啊!”
兩軍從揚州打到萊州,在質地優良的海岸上展開了搶灘登陸戰。
安慶緒親自坐鎮,帶著李庭望、薛嵩等悍將在海邊列陣,使用拒馬、鹿角等工事阻擋唐軍登船,雙方互射箭矢。
一場惡戰之后,雙方各有折損,但被叛軍占據了有利地形,唐軍很難登岸。
杜希望與眾將商議一番之后決定撤退,改由密州莒縣(山東日照市)境內的沿海登陸,再與叛軍一決死戰。
安慶緒率軍擊退唐軍之后,率領六萬叛軍一路向北,連破即墨、膠水兩縣,并在這里收到了南京城淪陷,安祿山被擒,大燕朝廷被一鍋端的噩耗。
“啟稟太子,天塌了,南京被唐軍半日攻克,皇上被俘,全軍覆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