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就是這么殘酷,成王敗寇,就算是做了將近三十年皇帝的李隆基現在不也成了階下囚,被軟禁在太安宮不見天日?
“罪臣告退!”
安祿山施禮告退,屁顛屁顛的來到吉小慶的面前:“公公啊,肉在哪里?我自己拿回去便是,不用費事的派人了。”
吉小慶朝身后的義子吩咐一聲:“劉伶,你帶著安祿山去廚房,把今早采購的那些豬頭給他一個。”
“嘿嘿……給我個大的,我吃的多!”
安祿山訕笑著,跟著幾個小太監離開了御書房。
李白嗤之以鼻:“這種東西是怎么造反自稱皇帝的?貪生怕死,腦滿腸肥,毫無尊嚴可言,真不知道那幫逆賊是不是瞎眼?”
李瑛笑道:“此賊狡黠,外表看似憨厚,內心實則奸詐,誰要是小瞧他肯定吃虧!”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李瑛繼續坐鎮金陵,密切關注山東、浙江兩地的戰報,運籌帷幄,統帥全局,爭取在今年冬天一舉平定這場持續了三年的叛亂。
閑來無事,李瑛除了寵幸陸如雪,每天晚上與這個十七歲的少女研究人體藝術之外,又給自己找了一件事情做。
由安祿山吃豬頭肉的插曲讓李瑛注意到了一件事情,這個時期的豬幾乎都沒經過閹割,所以豬肉有非常大的腥味,貴族家里并不喜歡吃豬肉,通常以羊肉作為主要肉食。
一只羊從懷孕到生產需要六個月,一胎通常只生三個左右,很少超過四五個,繁殖力度遠遠不能和豬相比。
母豬懷孕之后僅需要五個月便可以產下豬仔,一窩通常不會低于十個,多的時候甚至能夠達到十四五個。
而且豬成年之后體重可以達到兩百多斤,在重量方面也不是體型瘦弱的山羊能夠相比的。
如果能夠大規模推廣生豬閹割法,肯定可以讓全國各地生豬的存活量大幅增長,并極大的改善民生,讓更多的人吃上肉。
先不說老百姓吃不吃得起豬肉,首要問題是養豬的人很少,所以老百姓吃不起也不愿意吃,養豬的人自然就少了。
如果民間發現豬肉沒了腥味,那就會逐漸形成大規模養殖,養豬的人多了,豬肉的價格自然就會降下來,也就有更多的老百姓能夠吃得起豬肉。
這個道理很簡單,就像是良性循環與惡性循環,推廣生豬閹割法就是進入良性循環的一個敲門磚。
這天上午,李白接到了一個命令,皇帝要求他弄十幾頭一個月的小豬仔,另外再帶上幾個郎中送到宮中去。
“陛下要小豬仔做什么?”
李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李瑛想要干什么?
作為皇帝哪有吃豬肉的?
再說了,就算陛下要吃小豬仔,那又讓自己帶上郎中做什么?
這完全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嘛!
但李白不敢抗旨,只能照做,帶著一幫隨從走街串巷,花高價買了十頭小豬仔全部裝到馬車上,隨后運進了皇宮。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