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最詳細的“天下輿圖”之中,只有西方的東西羅馬帝國、中東地區的大食帝國,大唐南方的天竺國,以及這些大國周圍的零星小國。
整個世界上沒有人知道,在浩瀚的大洋彼岸還有一片水土肥沃的大陸,這里有著極其優質的農作物,例如玉米、土豆、紅薯等等。
這些農作物對土地有著極強的適應性,具有耐寒、耐旱、耐澇、產量大、抗蟲等優勢,如果能引進到中國,將會使得糧食產量大幅上升,從而導致人口暴漲。
不止是中國人不知道在大洋彼岸有一方天地,自詡聰明的西方人同樣不知道。
一直到了七百年之后的中國明朝時期,世界上才由意大利的探險家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這片落后的土地才進入了世人的視野。
李瑛作為一個穿越者,穿越伊始就知道南北美洲、大洋洲的存在。
在剛穿越的時候,李瑛甚至做了最壞的打算,如果自己爭奪皇帝失敗,那就利用太子的影響糾集一部分死忠順著俄羅斯遠東地區北上。
一直走到俄羅斯最東面的楚科奇地區,渡過白令海峽抵達北美洲,再順著海岸線南下走到南美,尋找一片合適的區域自立為王。
李瑛覺得只要有五百配備了盔甲、兵器的精壯,自己就能在南美大陸上稱王稱霸。
當然,這只是李瑛的一個設想,具體如何操作,一路上如何解決食物,還有待進一步的實踐驗證。
但后來李瑛當了皇帝,所以也就不需要走這條最難走的路。
但隨著安史之亂接近尾聲,再加上滅亡吐蕃有望,李瑛的內心又開始對南北美洲這片遙遠的大陸產生了想法。
“最讓朕想不到的就是對吐蕃的戰事發展的如此順利!”
李瑛背負雙手站在親手創作的地圖前,目光落在了青藏高原上。
吐蕃人盤踞在這片后來被稱作“世界屋脊”的高原上,成為了唐朝一生的宿敵。
每當大唐內亂的時候他們就趁火打劫,而當大唐強盛的時候他們就認慫裝死,愣是讓大唐拿他們沒一點辦法!
在歷史上,吐蕃人趁著安史之亂占據了隴右地區,甚至曾經攻陷了長安,一度成為世界強國。
但這一次,尺帶丹朱卻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由于受到洛陽朝廷的影響,企圖趁火打劫的尺帶丹朱鐵了心拿下隴右與劍南,孤注一擲的傾巢而出,將三十多萬大軍投進了唐吐之戰。
但倒霉的吐蕃人這次卻換了對手,遇上了銳氣正盛的李光弼、正值壯年的哥舒翰,和唐軍廝殺了一年非但沒有占到便宜,反而把自己陷入了戰爭泥潭。
在李光弼的強烈請求下,李瑛予以果斷支持,不惜晚幾年結束安史之亂,也要抓住機會滅亡吐蕃。
于是,深入四川盆地的吐蕃軍隊越打越少,被李光弼咬著尾巴上了高原,歷經一年的廝殺,逐步適應了高原的環境,克服了缺氧等弊端,愈戰愈勇。
在李瑛穿越之前,那些攀登珠峰的普通人在喜馬拉雅山下鍛煉兩個月就會逐步克服缺氧的現象,更何況是靠著雙腳跋涉萬里的大唐精兵。
在海拔四千米的高原上與吐蕃人膠著了不過半年,便全員適應了高原環境,不再出現缺氧眩暈的癥狀。
當大唐的軍隊推進到馬爾康地區,距離邏些城只剩下兩千里路程的時候,尺帶丹朱這才慌了,急忙命令隴右的吐蕃軍隊撤退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