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認為按照目前的局勢發展,半年之內足可剿滅安史叛軍的殘余勢力,兩年左右就能兵臨邏些城下,馬踏布達拉宮。
只要完成這兩項戰略任務,大唐不但會解決內部矛盾,也將徹底解除周邊勢力的威脅。
在滅掉吐蕃、突厥兩大強敵之后,大唐的周邊還有哪些國家?
第一個就是盤踞在東北的渤海國,目前已經著手準備討伐他了,安守忠、安思順、王思禮三路齊進,就算不能迅速平定渤海國,將渤海軍逐出臨渝關應該不在話下。
第二個是割據云貴高原、越南北部的南詔國,鑒于歷史上慘敗的教訓,必須派遣郭子儀、仆固懷恩這個級別的名將掛帥出征,才能避免重蹈歷史覆轍。
第三個,那就是在燕然山一帶游牧的回紇人,到時候派遣一支五萬人的騎兵,就算追到北冰洋,也要把骨力裴羅這個反骨仔抓回來凌遲。
這樣算起來,在大唐的周邊只剩下三個藩邦小國,對于平定了內亂的大唐帝國來說,稱之為“疥癬之疾”毫不為過。
要知道,經過持續的戰爭,現在的大唐總兵力高達一百五十萬,而且擁有豐富的作戰經驗。
一旦徹底消滅了安史叛軍與吐蕃,試問南詔、渤海、回紇,誰能抗衡?
當然,龐大的軍隊給朝廷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每年的軍餉開支堪稱天文數字,因此李瑛計劃等這兩場戰事結束后裁減五十萬左右的軍隊,給國家減輕壓力,休養生息。
對付渤海、南詔、回紇這三個邊陲小國,一百萬的常備兵力足夠收拾他們了,也該讓那些身心俱疲的老兵回家歇歇。
作為一個穿越者,李瑛知道就算平定了這三個藩邦,那也只是持平了中國歷史上面積最大時期的疆域。
要想成為真正的千古一帝,自己還得馬不停蹄的開疆拓土。
手底下擁有郭子儀、李光弼、王忠嗣等歷史頂級名將,自己必須最大程度的利用他們的軍事才能。
“那么滅了渤海、南詔這些藩邦小國之后,我大唐的國土再往哪個方向擴張更好?”
擺在李瑛面前的選擇有兩個,一個是向東,一個是向西。
兩相權衡之下,李瑛更傾向于向東擴張。
在滅了波斯帝國之后,由阿拉伯人建立的大食帝國已經稱霸中東地區,國內總人口高達三千四百萬。
雖然大食國的綜合國力比不上大唐帝國,但擁有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依舊讓它穩居世界第二帝國的寶座。
世界第一的國家想要吞掉世界第二的國家,這絕對是一件地獄級難度的事情,除非在武器上斷層領先,進行降維打擊才能做到。
根據李瑛的調查,這個年代已經有了黑火藥的雛形,是由一些煉丹的方士無意中發現的。
但這些陰差陽錯煉制出了火藥的方士,根本不知道如何將這種威力強大的玩意用在軍事方面。
直到宋朝時期,經過了三四百年的摸索,火藥才初步被用在軍事方面,用來炸毀城墻、塢堡等軍事設施。
李瑛也曾經想要憑借自己的穿越知識把火藥用在軍事上,讓大唐在科技方面斷層領先于其他國家。
可惜,李瑛絞盡腦汁后發現自己連化學元素表都忘記了,想要提前造出火藥的難度基本上和找到穿越回去的方法難度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