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楚科奇再往西就進入了西半球,對面就是美國的阿拉斯加,所以說楚科奇是地球上最靠東的地方。
正是因為這段記載,方才引燃了李瑛一個野心勃勃的計劃,讓他不辭辛勞的親手繪制地圖,把目光瞄準了大洋彼岸的美洲大陸。
以大唐的國力占據整個北亞地區、中南半島,甚至中亞地區可謂不費吹灰之力。
難就難在缺少人口,無法持續占領,根本無法消化這么大的國土面積。
根據開元十二年的人口普查,大唐全國總人口六千六百萬,加上那些隱匿不報的黑戶,估計總人數大概在八千萬左右,占據了世界的四分之一。
但即便如此,西域、東北,甚至是嶺南、南越這些偏遠之處依舊沒人愿意去居住,久而久之,當地的土著還是會崛起,逐漸建立自己的政權。
李瑛想要讓唐人在這些地方扎根定居,必須讓大唐的人口膨脹式發展,至少要膨脹兩三倍甚至是四五倍,才會有人愿意去這些偏僻的地方謀生。
但這時候的農業水平根本無法養活這么龐大的人群,畢竟中國的種植面積有限,僅靠水稻、谷子、小麥撐死也就能養活一億多人。
“但如果能從美洲引進玉米、土豆、紅薯這些農作物,那就不一樣了!”
這是李瑛唯一想到的讓大唐人口膨脹的方法。
這也是他創作世界地圖的真正原因,并不是為了攻打日本,也不是為了占領美洲,而是為了得到這些優質的農作物種子。
經過歷史證明,玉米、土豆、紅薯這些產量大、易生長、能飽腹、抗旱耐澇的優質農作物完全能夠適應中國這片大陸,并得到蓬勃發展。
明末清初,正是因為引進了這些農作物,才使得人口出現了爆炸性的增長,從元朝時期九千萬人口發展到了清朝乾隆時期的四億。
李瑛也想讓自己治理下的大唐出現人口爆炸增長的現象,要達成這個目的就必須想方設法的從美洲引進玉米、土豆、紅薯這些容易養活人的農作物。
但以現在的科技,尤其在指南針還不成熟,造船技術落后的年代,想要從中國橫穿太平洋抵達遙遠的美洲,不能說毫無希望,只能說希望極其渺茫。
但李瑛依然懷揣著派人去美洲把糧食種子弄回大唐的愿望,經過不斷的冥思苦想,他終于想出了一個更有把握的方法,那就是穿越白令海峽。
首先,李瑛需要做的是消滅盤踞在東北的渤海國,再派兵征服北方的靺鞨、室韋、韃靼等部落,征服那些神秘的流鬼、夜叉等小國,牢牢的掌控東北亞這片區域。
然后派遣船隊順著外東北的海岸線向北出發,穿過庫頁島與日本島之間的宗谷海峽,再沿著千島群島北上一直抵達勘察加半島。
勘察加半島,也就是武則天時代來長安朝拜的流鬼國,從此島向東航行,只要航線不偏移,不過三千里就能抵達大洋彼岸的美洲大陸。
如果畏懼于大海的神秘莫測,船隊還可以繼續沿著海岸線北上一直抵達楚科奇地區,也就是夜叉國所在。
如果能找到白令海峽的準確位置,那么從亞洲大陸登上美洲大陸只需要八十公里,如果在氣溫寒冷的冬季,說不定就能踩著厚厚的冰面走到大洋彼岸。
李瑛記得自己穿越之前,很多史學家就認定在幾萬年之前,有一批原始人從亞洲穿過白令海峽走到了對面,再順著北美洲一路向南,逐漸在美洲各地生根發芽。
“既然原始人都能做到,朕作為一個穿越者,借助強大的國力一定也能做到!”
李瑛站在親手繪制的地圖前呢喃自語,目光堅定,仿佛看到了大唐旗幟插遍世界各地的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