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郭子儀的奏折之后,李瑛果斷的做出戰略部署。
命令杜希望率領所部五萬人馬,部署到登州、萊州的沿海重鎮,切斷史思明的歸路,以及與河北叛軍之間的聯系,同時堵死安慶緒的逃跑路線。
史思明既然帶著部下離開了中國,那就讓他在朝鮮半島施展他的本事,永遠也別想再返回大唐的領土。
命郭子儀率本部十三萬人馬,由兗州、泰山北上,自濟南渡過黃河,向盤踞在滄州的叛軍發起進攻。
命仆固懷恩率本部十萬人馬由沂水、臨淄北上,自青州境內的博昌縣渡過黃河,向滄州發起進攻。
命王忠嗣在河北集結五到八萬人從北邊向滄州發起進攻,與郭子儀、仆固懷恩合圍困守滄州的安慶緒。
“今天九月初三,希望能在冬天到來之前徹底平定中國境內的安史叛軍。”
李瑛檢查了下親手起草的詔令,待字跡晾干之后塞進了信封。
對于選擇投降的田承嗣,李瑛也給予優待,降旨冊封他為從三品的云麾將軍,賜爵盱眙侯。
雖然田承嗣是被迫降的,但他畢竟率領三萬人放下了武器,減少了雙方大量的陣亡,所以李瑛也要樹立典型,讓更多的叛軍將領主動投降,絕不能吝嗇封賞。
安守忠已經在懷州籌備完畢,并于數日前率領更換了旗幟的五萬降兵離開河內縣,計劃由魏州、冀州北上進入幽州,前往薊州、平州一帶驅逐渤海軍,并奪回臨渝關,收復遼東地區。
在李瑛的反復強調之下,兵部優先給這支人馬發放軍餉,輸送糧草、兵器、甲胄等戰略物資,哄得這支降兵十分高興,終于相信朝廷沒有翻舊賬,而是與其他唐軍一視同仁,甚至更加優待。
這讓五萬降兵士氣高昂,戰意旺盛,紛紛向安守忠表示愿意為國殺敵,驅逐胡虜,將功贖罪。
安守忠見時機成熟,物資到位,于是下令全軍拔營,浩浩蕩蕩的出征幽州。
“命田承嗣率本部人馬北上幽州,與安守忠會合,并接受他的統率,一起向渤海國發起進攻。”
李瑛命兵部尚書李泌給田承嗣下詔。
“所有的兵馬全部交給安守忠統帥,會不會讓他的權力太大,從而滋生野心,變成下一個安祿山?”
李泌并沒有急著接受命令,而是首先表達了自己的顧慮,希望李瑛能夠慎重考慮。
“呵呵……常言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安守忠把妻兒都留在了金陵,難道長源還不相信他嗎?”
李瑛微笑著端起茶盞來呷了一口,“朕選擇相信安守忠!”
有歷史上的鄴城之戰作為教訓,李瑛決定明確安守忠的主將地位,而不是像李亨那樣疑神疑鬼,對前線的將領捉襟掣肘。
“既然陛下心意已決,臣馬上擬詔!”
李泌彎腰領命,轉身擬詔去了。
對北方做完了部署,剩下的就只有還在錢塘灣一帶流竄的崔乾佑了,只要將之剿滅,大唐境內就可以回歸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