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隋煬帝楊廣修建的大運河平均寬度達到七十米,深度三十米,可以全程通航大型船只。
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將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四大水系連接了起來,可以讓百姓乘船走遍大半個中國,極大的改善了這個年代的交通狀況。
運河南北兩段疊加總里程長達五千四百里,可以由南方的杭州直達北方的幽州,就算到洛陽拐個彎也要比走路上方便。
這個年代的船只在順流的情況下時速大約四十里,可以不分晝夜的航行,一個晝夜下來就能行駛九百多里,走運河五六天就能從幽州抵達杭州。
如果走陸路,從幽州治所薊縣到杭州錢塘的距離是兩千七百里,輕騎快馬的趕路,每天大概能走四百里路,需要六七才能抵達,但馬匹的攜帶能力顯然無法和船只的運載能力無法相提并論,不可同日而語。
如果乘坐馬車,在顛簸的道路上每天大概能走一百七八十里路,從薊縣到錢塘需要半個月才能抵達。
如果是徒步,每天能走六七十里路就已經算是步伐矯健,需要一個半月才能從薊縣走到錢塘。
而且走陸路遇上風雨就會耽誤行程,而走運河只要不是冬天結冰的時候,就會風雨無阻,一路暢通。
“對于中國歷史來說,楊廣還是有些功勞的。”
李瑛背負雙手站在大船的甲板上,享受著運河帶來的便利,對楊廣的功績給出了一些正面評價。
不管楊廣犯了多少錯,不管他三征高句麗打的多么慘不忍睹,也不管他急功近利、強征徭役害死了多少百姓,但能夠貫穿大運河,在中國歷史上就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由楊廣一手締造的大運河極大的改善了中國的交通條件,造福了之后的歷朝歷代,甚至到清朝時期大運河都在發揮著重要的漕運作用。
大唐做為取代隋的朝代,絕對吃到了大運河的最大紅利,不花一文錢,不費一個徭役,就可以暢通無阻的享受大運河帶來的便利,還不用擔一點罵名。
如果沒有大運河,李瑛要回長安就只有兩條路可走。
要么乘船順著長江一直到江夏,再換乘馬車在驛道上顛簸半個多月;要么乘船到揚州,還是得換乘馬車在路上顛簸半個多月。
但因為大運河的存在,李瑛就可以悠閑的坐在樓船上欣賞著兩岸的秋色,優哉游哉的返回洛陽。
楊廣當年從洛陽下揚州的時候動用了三千多艘船只,水陸并行,十萬大軍護送,盔甲映日,旌旗蔽天,還有二十萬纖夫拉繩,船只在運河上綿延一百余里,可謂驚天動地。
如今的大唐皇帝李瑛從金陵返京,只有一萬五千將士護送,所有的船只加起來不過三百五十艘,和當年的楊廣自然無法相比。
當然,李瑛也不想跟楊廣攀比,那家伙好大喜功,野心勃勃的想要成為千古一帝,只可惜眼高手低,幾乎所有政績都搞砸了,只能靠著聲勢浩大的隊伍向老百姓炫耀自己的武功。
而李瑛現在有了平突厥、平武氏的功績,再加上平定安史之亂,吐蕃差不多也要被踩死了,所以李瑛完全不需要炫耀,歷史會記下自己的豐功偉績。
但李瑛畢竟是大唐皇帝,是萬民之主,就算不炫耀武功,也不能悄無聲息的從地方經過,每到一個州縣都必須停船召見地方官員,巡視地方,安撫百姓,弘揚朝廷恩德。
故此,盡管李瑛已經離開金陵十來天,目前也只是剛剛經過徐州治所彭城,才走了七百多里路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