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計劃,李瑛本打算于兩日之后啟程返回長安,攤上田神功這檔子事情,只能推遲一些日子,將案子調查個水落石出之后再班師回京了。
夜晚睡在太儀殿,身邊只有陸如雪陪伴。
李瑛掐指算算,自從六月份出征,不知不覺間已經過去了五個月,這讓李瑛有些思念長安的那些后宮。
雖然洛陽宮里還有七八千宮女,但又有幾人能夠比肩楊玉環、沈珍珠?
“有句話怎么說的來著?吃過了細糠就咽不下粗糧了。”
窗外寒風呼嘯,李瑛不知不覺間進入了夢鄉。
李白不知道田神功的屯兵地點,但兵部的人卻知道。
內侍省內侍馬三寶與十余名兵部的胥吏攜帶了詔書,一路縱馬狂奔,用了三天的時間抵達了位于博州治下的聊城縣,找到了田神功的軍營。
這是一座位于曠野之中的軍營,綿延數里,看起來足夠容納兩萬人的規模,數不清的“田”字大旗迎風招展。
在過去的兩個月內,田神功按照李瑛的命令,率領麾下兵馬單獨行動,從東阿縣越過黃河朝滄州進逼。
得到消息的安慶緒派遣了麾下大將安太清與何千年率領兩萬兵馬前來應戰,兩軍鏖戰數場,難分勝負。
為了保存兵力,田承嗣便按兵不動,等著郭子儀、仆固懷恩、王忠嗣三路合圍滄州,到那時叛軍肯定會馳援滄州,自己再尾隨追襲,定會殺他個兵敗如山倒。
局勢果然按照田神功的預測發展,經過半個月的鏖戰,郭子儀、仆固懷恩的大軍已經各自渡過黃河,距離滄州城只剩下百里之遙。
滄州北方,由于安守忠、田承嗣率領八萬人馬反攻渤海國,王忠嗣也得以集結了八萬兵馬從北面撲向滄州。
除了這三路主力總兵力超過三十萬之外,圍剿滄州的另外還有李欽率領的兩萬人,以及田神功的所部兵馬,合圍滄州的唐軍總兵力已經突破四十萬。
在這個逐漸寒冷的十一月,五路唐軍如江河一般涌向滄州,安慶緒的朝廷已經是危如累卵,覆滅在即。
面對著巨大的壓力,安慶緒派遣斥候趕到安太清軍中,召他迅速退兵返回距離滄州三十里的長蘆縣,與滄州、饒安兩城構筑三角陣型,繼續頑抗唐軍的進攻。
得知叛軍已經拔營的消息,田神功集結全軍將士,準備尾隨追襲。
北風吹的旌旗獵獵,田神功身穿一襲金光閃閃的鎧甲,披著大紅色披風,腰懸佩劍,威風凜凜的鼓舞士氣。
“將士們,叛軍已經撤退,到了我們痛打落水狗的時候了,所有人給我卯足力氣追上去,梟首一人賞五百錢!”
“殺!”
密密麻麻的唐軍俱都全副披掛,紛紛舉起手里的兵器響應,“殺他個片甲不留!”
“報~”
就在這時,守門的哨兵飛馬來報,拉著長長的腔調翻身下馬。
“啟稟將軍,營門外來了一幫人,自稱是來自朝廷的使者,為首的是一名內侍省宦官,另外跟著一幫兵部的人,說是有詔令下達。”
“詔令?”
田神功聞言不由得蹙起了眉頭,心中有股不祥的預感,詔令怎么在這個時候來了?
“讓他們進來吧,聽聽陛下有什么指示?”
田神功揮揮手,命令副將張闖蕩、鄧鯤率兵先走一步,自己隨后就會追上去。
“你們一定要加快速度,給老子死死咬住叛軍,等我接完了詔書就會攆上去!”
“喏!”
兩名副將齊刷刷抱拳答應,各自翻身上馬,呼哨一聲,引領著大隊人馬從東門出營,追襲叛軍而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