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會繼續在太極殿舉行,兩百多名文武官員各自抱著笏板分立兩側,聆聽大唐皇帝的決斷。
“要改善百姓的生活,光讓孩子們讀書識字依舊不夠,還應該在全國各地建設足夠多的醫院,讓百姓們有地方看病。”
李瑛又推出了自己的第二項決定,那就是在全國所有的縣城至少設置一個由朝廷經營的醫院,根據城池規模,那些比較大的地方要陸續建設更多的醫院。
相比于學堂,醫院的投資成本更大,規模也要更大,每個縣醫院至少應該建設到足夠容納五百人同時住院的規模。
“朕已經讓工部做了預算,一座醫院的建設成本大概在兩千貫左右,在全國建設兩千座,大概需要投入四百萬貫。”
“朕決定趁著目前國庫充盈之際,撥出五百萬的專項費用,在全國建設大量的國有醫院。”
李瑛在龍椅上正襟端坐,用洪亮的聲音侃侃而談。
“每個醫院需要招募五十到一百名的醫療人員,他們的薪酬由朝廷與各級官府共同承擔。
當然,以我們大唐目前的國力來說,還遠遠無法給老百姓提供免費的診治,但我們可以把老百姓看病的花費降到最低,只需要收取維持醫院人員薪酬的費用即可。”
李瑛的這項政策宣布完畢之后,滿朝文武再次全體稱頌,沒有一個表示反對。
大伙都不是傻子,普及文化教育、推行國家醫療,這都是利國利民的政策,哪個敢跳出來反對,怕不是要被老百姓的唾沫星子淹死,死后恐怕也要釘在恥辱柱上遺臭萬年!
國庫有錢了,國庫里的黃金白銀都要把庫房撐爆了,陛下愿意折騰就讓他折騰唄,真要是締造出一個盛世來,那滿朝文武也跟著與有榮焉。
有句話叫做“錢壯慫人膽”,即便是皇帝也需要金錢撐腰。
一個月之前,李瑛剛剛回到長安的時候,看著空蕩蕩的國庫有些發愁,愁著怎么在戰事結束之后裁員,怎么在年底之前把全國官吏的欠款結清,哪有閑情逸致去考慮改善國計民生。
或者說李瑛有這個想法,但卻沒這個經濟實力,即便是高高在上的天子,沒錢也是白扯!
而李瑛現在能夠意氣風發的推動這兩項國策,甚至還能夠給老百姓減輕賦稅,讓整個國家休養生息,全都是來自佛祖的恩賜。
“經過工部的核算,朕決定明年在全國推廣這兩項建設,建設十萬座學堂,預算一千萬貫。建設兩千座醫院,預算四百萬貫。”
李瑛已經設置了專門管理學校的“文教司”,那么關系著百姓醫療衛生的部門也不能馬虎,于是又當眾宣布設立“醫衛司”,負責管理全國的醫院以及防疫。
“這醫衛司就由王摩詰來掌管吧!”
李瑛目光轉動,最終落在了性格寬厚的中書侍郎王維身上。
“臣謹遵圣諭!”
王維并沒有因為調離了中書省而失落,反而欣然接受了這項任命。
在他心中,能到處走走了解下民生疾苦,或許比坐在中書省起草各種詔書圣旨更有意義。
任命完了之后,李瑛又有些懊悔,覺得杜甫更適合管理全國的醫療事業,王維更適合掌管教書育人,讓他倆換個位置或許更適合他們。
但身為皇帝應該一言九鼎,決不能出爾反爾,剛剛做出的決定就馬上改變,只能等兩人履任之后再根據他們的表現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