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笑著上前還禮:“哎呦……果然是杜國丈,何時回京的?”
杜希望笑著道:“昨晚戌時進的城門。”
在李瑛出征北庭的時候,李白作為幕僚隨行,與擔任北庭都護司馬的杜希望有過一段時間的交集,一直共事到秋天平定突厥,因此算得上熟悉。
李白笑道:“一別四年,昔日的杜司馬現在成了兵部尚書,真是滄海桑田啊!”
杜希望拍拍李白的肩膀:“太白先生更是了不起啊,從一介詩人混成了御史大夫,堪稱天下文人的楷模。”
李白自嘲的笑笑:“陛下抬愛罷了,我這人沒有城府,口無遮攔,換個皇帝我可能已經被發配邊疆了。”
兩人并肩穿過承天門,一起走向太極殿。
就在這時,李白看到了前面一個熟悉的人影,當即大喊一聲:“喂……崔大夫,慢點走!”
一個穿著緋袍,年約五旬的文官停下了腳步,扭頭笑道:“李大夫是喊下官嗎?”
說話之間,李白就與杜希望來到了這名文官跟前,李白介紹道:“我猜兩位不認識吧?”
杜希望搖頭:“面生。”
崔文煥望著杜希望身上的紫色官袍,卻已經猜的八九不離十:“這位莫非是杜公?”
杜希望作為最早的從龍之臣,一直是獨立軍團的主帥,在轉任兵部尚書之前,累功被冊封為鎮軍大將軍,先加太康縣公,后升隴西郡公,因此崔文煥才尊稱為“杜公”。
杜希望叉手道:“在下正是杜希望,敢問閣下?”
李白“哈哈”笑道:“這位是崔賢妃的父親崔文煥,諫議大夫,正四品。”
崔文煥聞言心里頗為不得勁。
你介紹我的官職就介紹吧,還他娘的強調我是四品,人家杜希望又不是不知道,就你話多,你這是奚落人是吧?
心里雖然不爽,但崔文煥也不好意思表現出來,急忙賠笑道:“下官崔文煥,這廂有禮了!”
杜希望急忙還禮:“原來是崔兄,久仰大名,早就想要拜會,只可惜一直在外地任職,無緣與兄臺相見,今日總算相識!”
李白在旁邊打趣道:“我猜兩位國丈就不認識,要我說啊,崔國丈你可要加把勁了……”
“呵呵……李大夫此話怎講?”
崔文煥訕笑著問道。
李白一本正經的對崔文煥道:“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杜國丈擔任泗水縣令的時候崔國丈應該在京兆府岐山縣做縣令吧?
現在人家杜國丈都做上兵部尚書,晉爵隴西郡公了,崔國丈還只是個諫議大夫,你當然要加把勁!”
崔文煥聞言面色漲紅,訕笑道:“杜公勞苦功高,為國南征北戰,功勞赫赫,豈是下官一介儒生能夠攀比的。”
杜希望微笑著謙虛:“崔兄謬贊了,在下只是承蒙陛下器重,委以重任罷了,說起來也沒有太顯赫的功勞。”
李白頷首:“真要說起來,杜國丈似乎也沒有太顯赫的功勞……”
杜希望聞言臉色頓時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