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伙思維這么跳脫的嗎?
崔文煥心中暗笑,這酒蒙子真是三句話就把天聊死,他能爬上御史大夫的高位就是個奇跡!
李白也察覺到自己的話有些不妥,馬上往回圓:“下官指的是沒有像王忠嗣那種跨海偷襲幽州,沒有郭子儀強攻濟南城全殲蔡希德,像李光弼那種反客為主,直搗高原的赫赫戰功……
“呵呵……是、是。”
杜希望只能干笑,一時間不知道如何反駁。
實事求是的說,自己雖然打了四年的仗,但確實沒有一場戰役能跟李白說的這幾場相比。
如果硬要說自己功勞最大的一場,應該就是奇襲揚州城,但那一戰的主謀是申王李祎,自己只能算是副帥。
崔文煥想笑幾聲又不敢,只能硬憋著,幾乎就要憋出內傷來。
李白發現自己不解釋還好,越解釋越糟糕,急中生智道:“杜公不要誤會,我也不是說你不如王忠嗣、郭子儀他們……
下官的意思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就像開國的衛國公(李靖)那樣,戎馬一生,也沒有過于顯赫的功勞,但誰敢小瞧衛公的用兵才能?”
聽了李白的這句解釋,杜希望的不悅方才散去,哂笑一聲:“杜某何德何能,敢望衛公之項背?時候不早了,咱們走快一些吧!”
不等李白換個話題,杜希望便加快了腳步。
望著杜希望腳步匆匆的樣子,李白心中暗自腹誹。
我都把你拿來和李藥師相提并論了,難道杜國丈你還不高興?
再說了,我也沒有詆毀你吧?
實話實說而已!
實事求是的說,你的功勞就是不如王忠嗣、郭子儀、李光弼,我這還沒說仆固懷恩呢,也不算貶低你吧?
這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呢,就不能坦誠相待?
片刻之后,杜希望來到了太極殿。
此刻距離朝會開始還有兩炷香的功夫,但已經有五六十名官員到場,這里面既有身穿紫袍的尚書,也有身穿綠袍的郎中,但卻沒有一個人認識杜希望。
杜希望上次出現在長安還是女兒杜芳菲嫁給太子李瑛為妾的時候,那已經是距今七年前的事情了。
將女兒送進東宮之后,杜希望便離開長安返回了任職的泗水縣做了兩年縣令,后來遭到戶部打壓被調往常山郡真定縣擔任縣尉。
但在真定縣干了半年,杜希望就因為往邊陲押解糧食留在了北庭,并在邊疆立功,被李隆基擢升為北庭都護司馬。
因為距離太遠,杜希望的妻妾們無法隨行,只能從真定縣返回杜希望的老家萬年縣定居,從此夫妻分別。
再后來,杜希望追隨李瑛平定突厥,被任命為右軍主將,統帥四萬兵馬前往云中縣屯兵。
幾個月以后李瑛“挾天子以令大唐”,在靈州登基稱帝,并任命杜希望為河東道行軍大總管,獨掌一軍。
從這之后,杜希望就一直在外面統軍打仗,首先幫助李瑛平定了河東治下各郡,又向南阻擋洛陽朝廷麾下李欽、李晟父子,以及李光弼的反攻,另外還要向北抵擋幽州叛軍對河東的入侵。
可以說,這個階段的杜希望就是李瑛手下的頭號大將,甚至是李瑛的定海神針,正是靠著杜希望的卓越表現才讓長安軍穩住了河東的局勢,才給李瑛從蕭關反攻長安創造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