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李瑛的要求,除了原先支援李光弼的四川之外,湖北、湖南兩省也要全力支援,給人、給糧、給錢,所有物資與后備兵力全部由四川布政使岑參統一調度。
隴右布政使顏真卿負責保障哥舒翰的后勤,關中布政使王繇作為副手,集結隴右、關中兩地的人力、物力,給已經收復了吐谷渾地區,將青海湖納入大唐版圖的哥舒翰提供支援。
這樣一來,再加上安西的軍隊,大唐差不多已經傾盡了半個國家的力量發動滅亡吐蕃的戰爭。
現在的局面是“六礦打一礦”,打不贏繼續加,七礦打一礦、八礦打一礦……直到徹底滅亡吐蕃為止!
在平定了安史之路后,大唐國內已經海晏河清,四海升平,李瑛下定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滅亡吐蕃,讓后代的子孫們一勞永逸!
在江浙方面,李嗣業經過了半年的籌集,總算湊齊了兩百艘大船,準備搜山檢海尋找崔乾佑的殘部。
在海上行軍不比江上,隨時都會面臨風暴的侵襲,因此小型的民船不能入海,至少需要能夠容納三四百人的斗艦才敢入海。
船只倒是湊夠了,但崔乾佑跑哪去了?
為了找到崔乾佑軍的行蹤,李嗣業派出了數百斥候搜尋,分別趕往河北、新羅半島、琉求島、瓊州島等地追查。
李嗣業最初以為他從海上逃往河北投奔安慶緒去了,但直到滄州滅亡也沒有發現崔軍的行蹤。
前往新羅的斥候經過一段時間的刺探,同樣一無所獲,可以確定崔軍并沒有登陸半島。
而前往瓊州的斥候也送來消息,瓊州那邊風平浪靜,同樣沒有叛軍的影子。
根據李瑛的判斷,崔乾佑最有可能去的地方是琉求島,但三十多名斥候在琉求島上晃蕩了半個月,依舊沒有發現崔軍的行蹤。
這就讓李嗣業奇怪了,崔乾佑帶領的三萬人難不成人間蒸發了?
于是李嗣業又修書請示李瑛,李瑛回復他崔乾佑十有八九去了琉求島,琉求島面積廣袤,你派二三十個人去尋找,那不是大海撈針嗎?
直接把軍隊開過去,在島上像犁地一樣犁一遍,朕就不信找不到崔軍的影子!
于是,在臘月時節,李嗣業率領六萬唐軍自杭州灣乘坐兩百多艘大船入海,花了七八天的時間登陸了琉求島,開始大規模搜尋崔軍的行蹤。
大唐土地上最后兩支還在行軍的隊伍則是夫蒙靈察率領的兩萬人與張巡率領的兩萬人。
夫蒙靈察的目的是安南都護府的治所交州,張巡的目的地則是貴州,雖然地點不同,但兩人接到的命令卻相同,那就是聯手遏制南詔。
根據斥候的刺探,南詔國都太和城最近頻繁出現吐蕃使者的影子,南詔國王皮邏閣已經露出反水的勢頭。
在這種情況下,李瑛只能未雨綢繆,集結了夫蒙靈察、張巡、雷萬春等人趕往防備薄弱的南疆坐鎮,以防南詔國背刺。
背負雙手站在威嚴的含象殿中,望著墻上的巨大軍事部署圖,李瑛感慨萬千。
“這么大的盤子,上百萬軍隊的調動,四面出戰,朕真的不容易啊,要不找個理由把李泌調回來吧?”
這一刻,李瑛有些想念李泌這個軍師了。
滿朝文武之中,裴寬、韋堅、李適之等大臣雖然都是政治強人,但在軍事謀略方面但卻有所欠缺。
關鍵時刻,李瑛還是得靠著李祎、蕭嵩倆老頭,以及顏杲卿、杜希望來謀劃,不過論謀略這些人還是比不上李泌。
“啟奏陛下,新羅使者在丹鳳門外求見!”
就在李瑛感慨萬千之時,在宮門外值班的太監匆匆前來稟報。
“他說陛下再不見他,就把前年借的四百萬貫還給新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