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那時候,后世的越南、泰國、緬甸、老撾、柬埔寨等中南半島的國家,將會被完全納入大唐的版圖之中。
當然,占領這片地區容易,想要馴化他們卻是一項持之以恒的百年大業,要不斷地把中國的文化傳播過去,讓中南半島的土著慢慢的接受漢唐文化,才能逐步將他們融合。
等徹底平定了中南半島之后,唐軍就可以通過陸地進入蘇門答臘島、繼而再登上爪哇島,將后世的印尼群島納入中國版圖。
而且,如果以后世的廣州作為起點,距離印尼首都雅加達只有3700公里,而從廣州到東北的哈爾濱也有3300公里。
從廣州揚帆出海,順風航行的話,只需要六七天左右的時間就能抵達爪哇國,民間的商業來往已經十分頻繁。
作為一個穿越者,李瑛的夢想就是開疆拓土,盡自己所能的擴張版圖。
而且李瑛也相信,征服中南半島和印尼群島的小國絕對比爬到青藏高原上滅亡吐蕃容易。
這時候的吐蕃已經是擁有四五百萬人口的大國,再加上雄踞高原的地理條件,一直以來都是他攻打別的國家,很少有國家能爬到高原上打他。
在歷史上,直到元朝時期,吐蕃才第一次被外地的勢力征服,而現在李瑛將這個時間提前了五百年。
有時候李瑛都有點納悶,自己麾下的將士是怎么做到的,大唐的健兒們是怎么距離滅亡吐蕃只剩下一步之遙了?
只能說這是天意,要怪只能怪吐蕃贊普尺帶丹朱玩脫了!
他本想趁著大唐內亂把四川、隴右收入掌中,卻低估了唐軍的實力,讓吐蕃陷入了戰爭的泥潭,不斷的失血,最終被李光弼打蛇隨棍上,咬著吐蕃人的尾巴反攻進了青藏高原。
這時候的大唐與歷史上的大唐不同的地方在于現在的大唐正處在巔峰時期,遠遠不是歷史上經歷了八年“安史之亂”的國力可比,吐蕃人根本占不到任何便宜!
歷史上的唐朝在經歷了“安史之亂”的動蕩后,國力已經羸弱不堪,所以吐蕃人才予取予求,將隴右、河西一帶悉數收入囊中。
但現在的唐軍正值巔峰,兩場內戰也就是進行了一場熱身賽而已,所以有足夠的實力反攻到高原上,像極了一場足球賽某隊猛攻不成,隨后就被對面打死。
李瑛認為,將來滅亡吐蕃的時候,功勞最大的肯定是自己。
作為皇帝的自己知人善任,對李光弼絕對信任,并堅定不移的支持他反攻吐蕃的計劃,才能締造這場千秋偉業!
可以說,李瑛開疆拓土的夢想必須建立在滅亡吐蕃的基礎上,只要吐蕃這個國家還存在,那李瑛的雄心壯志就是空談!
吐蕃人雄踞高原,騎在大唐的頭頂,唐軍只要敢對外用兵,別說遠征中南半島、爪哇島,哪怕是出兵新羅半島,吐蕃人都會從高原上下來騷擾大唐。
可以說吐蕃不滅,大唐根本沒有開疆拓土的機會!
而現在,李瑛已經看到了滅亡吐蕃的曙光,只要滅了吐蕃這個最強的對手,那么自己治下的大唐將會以秋風掃落葉的速度席卷整個南亞。
李瑛把自己的計劃大致的對楊、賈二人說了一遍,概括起來就是通過中南半島發動軍事戰爭,一步步的掃平爪哇列國,等這些小國臣服之后,再通過廣州作為通商口岸,輻射兩地的商貿往來。
“在接下來的兩年內,你們甥舅二人繼續往來爪哇、暹羅、呂宋等地,繪制地圖,了解各國風土人情,掌握這些小國的人口與軍事,為我們大唐平定南洋做好準備。”
李瑛最后拍著楊良瑤的肩膀,鼓舞他繼續努力。
楊良瑤與賈耽一起施禮:“臣愿為大唐的繁榮強盛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李瑛又道:“你們航海局的衙門設在了金陵,回京的時候多有不便,朕現在就給吏部降旨,讓他在京城給你們航海局安排一座公廨,供你們衙門的人員辦公起居。”
“多謝陛下!”
楊良瑤彎腰謝恩,又道:“臣這趟從爪哇島回來,給陛下運回了一船的特產,目前正在丹鳳門外,還請陛下派人去接納。”
李瑛喜出望外:“哦……楊卿給朕帶回禮物來了?哈哈……朕倒要看看都有什么東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