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依舊沒有同意王忠嗣的建議,“不過你說的這件事朕一定會加以重視,也會派人前往遼東調查此事。”
既然皇帝不聽自己的,王忠嗣也沒有辦法,拱手道:“臣也沒有太多想法,只是想要集結北方的兵力,盡快平定渤海國。”
“朕相信義兄的初衷!”
李瑛頷首贊同王忠嗣所言,“不管朕是把安守忠調走,還是讓他繼續執掌遼東軍,亦或是派人去接替他,朕都會下達明確的詔令,由你總督北方所有兵馬,讓遼東軍聽你調遣,共滅渤海國。”
“多謝陛下給臣支持!”
王忠嗣急忙拱手謝恩。
雖然未能達到目的,也不管李瑛是否把安守忠調走,但自己名義上擁有了節制這支兵馬的權力,那就有利于自己統一指揮,盡快平定渤海國。
這樣的話,滅亡渤海國的頭功仍舊是自己的,而不是被安守忠這個叛將回來摘了果子!
自己坐鎮幽州,南制李歸仁,北拒渤海國,硬抗了三年,好不容易徹底肅清了反賊,正要騰出手來北上收拾渤海國,他安守忠這時候跑出來撿功勞,他算哪根蔥啊?
“臣已經稟報完畢,就不打擾陛下了!”
王忠嗣請求告辭。
“義兄旅途勞頓,再加上皇后新逝,朕不便設宴,就不留你吃飯了。”
李瑛也沒有挽留王忠嗣,“等皇后下葬之后,朕在武英殿設宴為義兄接風洗塵。”
“謝陛下!”
王忠嗣緩緩退出。
退到門口的時候,他才想起自己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請求見李隆基一面,當即再次折返回來。
“義兄還有事情嗎?”
李瑛莞爾問道。
王忠嗣摩挲了下胡須,硬著頭皮說道:“自從靈州一別,臣已經四年多沒有見到太上皇了,他畢竟對臣有養育之恩,臣想要去看看他,還請陛下應允……”
為了表示自己并沒有其他想法,王忠嗣補充道:“陛下可以派遣身邊的人跟著微臣,臣見了太上皇保證只聊家常,絕不會提半句國家大事……”
李瑛目光轉動,微微一笑:“朕還能不相信義兄?你想見太上皇一面,也是人之常情,那就去吧……”
“多謝陛下!”
王忠嗣喜出望外,急忙作揖謝恩,隨后退出了含象殿。
看著王忠嗣走遠的身影,李瑛突然有些意識到自己犯錯了。
“唉……朕還是感情用事了。”
李瑛有些后悔自己沖動之下當眾冊封李健為太子這件事。
當時薛柔并沒有要求自己冊封李健為太子,甚至還勸自己“先賢后嫡”,是自己當時過于悲傷,為了讓薛柔走的瞑目,在激動的情緒中做了一個草率的決定。
在李瑛的心中,李健也不見得是個合適的太子人選,初衷是為了讓皇后在臨死之前能夠含笑九泉。
如果李健將來的表現不能盡如人意,李瑛并不介意在下去十年八年,甚至二十年之后再次把李健廢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