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裴寬先是嘆息一聲,隨即緩緩說道:“依臣之見,太上皇雖鑄下大錯,但已被監禁兩載,不得自由,也算是受到了懲罰。
于私,太上皇乃陛下生身之父,又有養育之恩。
于公,太上皇在位將近三十載,將武周之禍撥亂反正,使大唐重回正軌,締造了開元盛世,讓我大唐國富民強,四海承平。
故此,臣以為陛下應該念太上皇之功,改善其居住條件,使其安享晚年,不至于孤苦伶仃,老來無依。”
裴寬的話馬上立竿見影,包括李適之、皇甫惟明、韋堅等五六十名大臣紛紛舉著笏板附和。
“臣等以為晉國公所請,裴相所言極是,請陛下念太上皇之功加以善待,讓其安享晚年。”
面對同情心泛濫的大臣,李瑛心中很快就有了應對之策。
“王忠嗣啊,朕其實也不想讓太上皇一個人孤苦伶仃,要不然朕當初怎么會送武靈筠去與他同居?”
“只是后來按照大唐律制,禍國殃民的武靈筠被判處了死刑,所以太上皇才變得形單影只。”
“朕也曾經征求過太上皇其他嬪妃的意愿,但是沒人愿意去太安宮陪他吃苦,朕總不能強迫他們去吧?”
“你若不信,朕讓吉小慶帶著你去太極宮當面問問這些嬪妃的意思,你看看有幾個愿意去的?”
李瑛話音剛落,已經被提拔為太府少卿的楊國忠馬上站出來附和。
“陛下所言極是,總不能太上皇的命是命,那些嬪妃的命就不是命了吧?”
隨著楊國忠的表態,御史大夫李白、禮部尚書東方睿、京兆尹韋陟等數十名大臣紛紛表態支持。
“楊少卿所言極是,太上皇乃戴罪之身,豈能因他一人安享晚年,而讓無辜之人受苦?”
李瑛目光掃向榮王李琬:“六郎啊,要不然讓太華妃去太安宮陪伴太上皇?”
李琬汗顏:“這……母妃比太上皇還年長兩歲,更兼體弱多病,怕是無法勝任。”
李瑛又看向李亨:“要不然讓令母楊太嬪去太安宮陪伴太上皇?”
李亨嚇得急忙叩首:“臣母身體一向欠佳,自己尚需要人照顧,哪里有精力照顧太上皇,請陛下另擇人選。”
“那四郎你呢?令母錢太嬪身體硬朗,要不就讓她去太安宮伺候咱們的父皇如何?”
李瑛又用戲謔的眼神望向老四李琰。
你們不是都爭著當孝子嘛,那就讓你們的母親去太安宮伺候老登啊,讓朕瞧瞧到底哪個是大孝子?
李琰本來不打算站出來表態,但看到裴寬、李適之、皇甫惟明都支持王忠嗣的提議,這才夾雜在人群中出列表態。
此刻被李瑛點名詢問,心中暗自懊惱,早知道自己就跟五郎那樣躲在后面看熱鬧了,自己吃飽了撐得出來蹚這渾水!
“臣以為陛下所言極是,應該遵循自愿原則,不應該強人所難。
雖然臣母身體硬朗,但臣作為兒子,絕不能讓她去陪著李隆基吃苦,誰愿做孝子誰做,反正我李琰不做!”
見幾個兄長都打起了退堂鼓,十八歲的信王李瑝壯著膽子站出來反擊王忠嗣。
“臣的母親雖然年輕,但臣絕不讓她去侍奉一個有罪之人。”
“既然晉國公這么孝順,不如讓你的妻妾去侍奉太上皇算了,做兒媳婦的伺候公公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