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皮邏閣意識到唐軍在平定了內亂之后,已經騰出手來收拾南詔國,當下便派遣兒子閣羅鳳趕往吐蕃國都邏些城去要錢、要兵器,準備共同反唐。
按照李瑛穿越前的地理來看,南詔國的主體在云南省境內,國都太和城的位置在后世的云南省大理市,人口超過二十萬,即便放在大唐也是一線大都市。
南詔國王皮邏閣從開元初年就向李隆基俯首稱臣,討要各種物資,陸續把周圍的小部落紛紛吞并,使得南詔國的疆域不僅囊括了后世的整個云南省,還占領了貴州南部、四川東部、廣西西部,老撾全境,以及緬甸北部、越南西部。
到李瑛登基的時候,南詔國已經成為了人口超過兩百萬,擁兵十萬,地域面積將近一百萬平方公里的大國。
即便是比起盤踞在東北的渤海國來說,南詔國也絲毫不落下風,說他是中南半島上的霸主絲毫不為過。
這時候的中南半島小國林立,軍事科技落后,南詔國在大唐面前雖然不是個,但在這片區域卻是鶴立雞群,一枝獨秀。
除了南詔之外,在后世的緬甸國境內存在著一個以“驃”為國號的政權,國內人口在一百萬左右,有軍隊五萬。
在越南南部地區,有個占婆國,人口七十萬。
泰國地區有個墮羅缽底國,全國人口一百萬,但其中女性占了三分之二,因此這個國家只有三萬左右的士兵。
在柬埔寨境內存在一個真臘國,全國人口五十萬,兵力不詳。
除了這五個實力較強的國家之外,中南半島上還有十幾個大大小小的部落聯盟,全境總人口數量在七百萬上下。
看到大唐國力強盛,南詔國王皮邏閣主動做了大唐的小弟,歲歲納貢,企圖趁著大唐忙于和吐蕃戰爭的機會吞并南方的小國,建立一個稱霸中南半島的超級大國。
如果能夠達成這個目標,南詔國將會發育成擁有千萬人口,帶甲數十萬的強大帝國,到那時候就有了上桌談判的資本,不再夾在大唐與吐蕃兩大帝國之間。
但李瑛登基之后表現的英明神武,大唐迅速平定內亂,在一年之內就結束了兩個朝廷對立的局面,隨后又蕩平安史之亂,甚至還兩路出擊,劍指吐蕃國都。
這讓南詔國的君臣坐不住了,他們深知漢人的一句話,“臥榻之側豈容猛虎酣睡”,一旦讓大唐滅亡了吐蕃,那么南詔國就是下一個目標。
抱著唇亡齒寒的觀點,皮邏閣開始有意疏遠大唐,私下里支援吐蕃。
由于在貞觀時期獲得了唐朝的冶鐵技術,吐蕃人制造的兵器與甲胄已經達到了當世一流水準,這正是南詔人缺少的。
高原上糧食產量低,吐蕃人缺糧食,但南詔治下的土地卻很肥沃,擁有大量的存糧。
于是兩個國家開始暗中交易,吐蕃人用金銀、兵器、甲胄交換南詔的糧食,兩個國家各取所需,進入了甜蜜的時期。
正是得到了南詔國提供的糧食,面臨滅國危機的吐蕃才有底氣大規模爆兵,不用擔心軍隊吃不上飯。
南詔國不僅私下里支援吐蕃大量的糧食,甚至還派兵騷擾邊境的唐朝百姓,劫掠財物,濫殺無辜,在過去的一年內頻頻制造各種血案。
而現在,大唐逐漸向南方增兵,這讓皮邏閣再也坐不住,在王宮內召集麾下的文武大臣,準備向大唐宣戰。
“諸位卿家,漢人有句話叫做‘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
唐朝的軍隊正在逐步逼近咱們南詔國,我們不能再坐以待斃,是時候揭竿而起,正式向唐朝宣戰了!”
五十多歲,皮膚黝黑,留著八字胡的皮邏閣坐在椅子上,大聲的向大臣們宣布了反叛唐朝的決定。
聽了皮邏閣的宣言,早就達成共識的南詔大臣們紛紛贊成。
“大王所言極是,自今日起,咱們南詔國正式脫離大唐!”
隨后,皮邏閣宣布不再使用李隆基給自己冊封的“云南王”爵位,自稱“南詔始皇帝”,并派遣大將軍萊昂托率領五萬南詔軍自太和城出征,向北攻打唐朝的州縣。
隨著皮邏閣一聲令下,五萬南詔軍浩浩蕩蕩的離開太和城,星夜疾馳,殺奔唐朝最南邊的琰州。
琰州城內只有八千居民,兩千邊兵。
得知南詔大舉來犯,嚇得琰州太守棄城而逃,城內居民不敢抵抗,主動開門投降。
萊昂托率兵進城,命人張貼告示,宣布自即日起,這座城池就屬于南詔國了。
拿下琰州城之后,萊昂托又分出四路兵馬,每支五千人,分別攻打琰州治下的縣城,并親自統率三萬大軍直逼貴州重鎮矩州。
一時之間,太平了將近百年的大唐南疆烽火連天,殺聲四起,到處回蕩著南詔人的殺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