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昂托馬上同意了庫馬丹的計策,次日派遣了兩名副將各自統帥一萬人馬,兵分兩路,殺奔播州與應州。
分兵之后,南詔人不再強攻矩州,而是采取騷擾的策略,每天擊鼓鳴號,朝城墻上放箭。
張巡也看穿了南詔人的意圖,但矩州城內只有四千七百人,實在分不出兵力救援其他地方,只能先保住矩州,等待雷萬春的援兵抵達之后再做計較。
張巡送出的奏折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長安,三天之后出現在了李瑛的手中。
“南詔人居然懂得先發制人,這皮邏閣倒是有點膽量!”
李瑛看完書信之后立即召集大臣共商對策。
經過一下午的商討,眾人一致認為南詔國力薄弱,憑張巡與夫蒙靈察兩個軍團的實力就足可應付,最多派遣一支兩萬人的隊伍入黔增援即可。
對于大唐來說,首當其沖的軍事戰略自然是滅亡吐蕃。
這場戰役到現在已經打了接近三年,大唐前后累計投入的總兵力已經超過了五十萬,靡費的錢糧更是不可計數。
目前李光弼距離邏些城只剩下兩千多里路,哥舒翰率領的十萬隴右軍也越過了吐谷渾,正準備穿越浩瀚的戈壁灘挺進吐蕃高原,在這種情況下,大唐必須優先保證對吐蕃的攻勢。
除了吐蕃戰場之外,東北戰場也在有條不紊的展開,天氣逐漸轉暖,正是向渤海國發起進攻的好時候,這一戰場的后勤糧草也必須優先保障。
那么剩下能夠調動的就是在山東登州屯兵的郭子儀所部,目前史思明與新羅國還處在膠著狀態,還不到唐軍下場的時候,最好的策略是繼續坐山觀虎斗。
李瑛當即命中書省起草一封詔書送到登州,命李晟率領兩萬人前往南方支援張巡。
在原來的歷史中,唐朝在與南詔的戰役中連續吃了兩場大敗仗,折損的總兵力將近二十萬人,最后就是靠李晟掛帥重創了南詔,為大唐挽回了顏面。
如今李晟正在郭子儀麾下效力,李瑛決定派遣這名年方十九的青年將軍擔任主將,出征南詔。
作為大唐的皇帝,李瑛不僅要培養接班人,還要培養年輕的統帥,以免郭子儀、王忠嗣等人老邁之后無人可用。
作為將二代的李晟今年只有十九歲,已經擁有豐富的戰場經驗,也立下了顯赫的戰功,因此被李瑛列為重點培養目標,并把這次征討南詔的機會給了他。
從山東登州到貴州貴陽總距離超過四千五百里,如果讓將士們徒步跋涉,再考慮天氣因素,至少三四個月才能抵達目的地,不僅貽誤戰機還會讓將士們身體疲憊,嚴重影響戰斗力。
李瑛立刻召見正在京城休整的航海令楊良瑤,命他即刻趕往洛陽,乘坐大船順著黃河前往登州與李晟會合。
郭子儀在登州已經籌備了數百條戰船,其中不乏能夠容納數百人的大型戰船。
李瑛交給楊良瑤的任務就是充當海上向導,帶領兩萬兵馬順著海岸線航行,從登州一路向南由黃海過東海再入南海,最后穿過瓊州海峽,直抵安南都護府的駐地交州。
要問交州是哪里?
答案就是李瑛穿越之前的越南河內。
大唐自貞觀年間設立安南都護府以來,牢牢的掌控了人口稠密的越南北部地區,并且把安南都護府的治所設置在交州,疆域又向南推進了六百多里,一直綿延到后世的越南中部地區。
李瑛帶著一幫大臣來到自己親手繪制的世界地圖前,給他們講解海運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