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冷笑一聲,將書信燒掉,負手走到窗前,凝視窗外盛開的桃花。
此刻已經是三月下旬,天地間綠意盎然,含象殿外面的一片桃樹盛開著粉色的桃花,在陽光下灼灼其華,好似欣欣向榮的大唐。
目前大唐異姓功臣之中爵位最高的就是王忠嗣的晉國公,其次則是李光弼的瑯琊郡公、杜希望的隴西郡公。
郭子儀目前甚至只是太康縣公,仆固懷恩則是棗陽縣公,哥舒翰更是只有一個任城候,李嗣業則被封為南鄭侯。
且不說王忠嗣目前的功勞是不是當朝第一,就算他是當朝第一,給他封了異姓王,其他人都必須得跟著晉升爵位。
如果李光弼滅了吐蕃,那么要求一個異姓王是不是不過分?
如果郭子儀滅了新羅,要求一個異姓王是不是也合情合理?
其他的仆固懷恩、哥舒翰怎么也得給一個國公吧?
如果王忠嗣不封王,那么李光弼滅了吐蕃給一個國公即可,郭子儀滅了新羅給一個國公即可,下邊的其他武將也都好打發。
所以,不管王忠嗣的功勞多大,李瑛都不可能開這個頭,給后代的子孫們留下難題。
“而且根據王忠嗣目前的心態來看,滅了渤海國之后,必須得盡快收了他的兵權,將他鳥盡弓藏。”
李瑛雙眸盯著絢爛的桃花,猛地揪下來一根胡須。
不要說歷史上的王忠嗣是什么樣的人品,他畢竟死的早,無從驗證。
但現在的王忠嗣是李隆基的義子,他對李隆基的感情遠勝自己,一開始也沒想要給自己賣命,只是迫于形勢沒得選擇而已。
現在他羽翼已豐,立下了當朝屈指可數的大功,再加上手握十幾萬雄兵,權傾河北,他的內心開始不安分起來也可以理解。
事實上,歷史上絕大部分武將都會走上這條路,漢朝有韓信、英布、彭越,明朝有藍玉、馮勝,清朝有年羹堯,只不過藍玉、年羹堯表現的更為飛揚跋扈了一些而已。
遠的不說,李瑛的手下就有兩個這樣的人。
一個便是目前正在統兵攻打吐蕃的李光弼,在被封為郡王之后便擁兵自重,再也不敢回京。
或許李光弼是擔心被人誣陷,回京之后沒有好下場,但他不回京朝廷也拿他沒辦法,這就是擁兵自重的表現。
你換一個文官試試,皇帝三番五次的給你下詔書,你以各種理由拒絕,只怕早就被滅了三族。
另外一個則是仆固懷恩,因為把女兒嫁給回紇可汗,遭到了奸宦的陷害,干脆直接起兵謀反,最終被郭子儀平定。
甚至可以下個結論,歷史上絕大部分的武將權力越大、功勞越大,野心就會跟著膨脹,也許沒有謀反之心,但卻無法很好的處理和皇帝的關系。
也就只有城府了得的郭子儀懂得進退之道,該下野的時候下野,該交兵權的時候交兵權,這才得以善終,而王忠嗣顯然沒有這樣的情商。
當然,這也不是王忠嗣的錯,畢竟比他用兵還要厲害的韓信、白起等人也沒有平衡好與君主的關系。
其他遭到君主猜忌的名將還有衛青、岳飛等等,簡直不勝枚舉,輕則死后被抄家滅族,重則直接被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