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這條路線要穿越人跡罕至的柴達木盆地,穿越可可西里無人區,還要翻越昆侖山、翻越唐古拉山兩大山脈,就連土生土長的羌人都不敢輕易涉足。
目前吐蕃大將悉未朗率領十萬大軍扼守“唐蕃官道”的險要之處,對哥舒翰率領的唐軍進行阻擊,堪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青藏高原上的埡口就像是猛獸的嘴巴,一旦被守軍站穩了陣腳,對于進攻方來說可謂難如登天。
哥舒翰被逼的沒有辦法,這才派出張守瑜、高秀巖等人分頭出擊,在茫茫戈壁灘中尋找道路繞到埡口后方夾擊吐蕃軍。
雖然哥舒翰的這個戰術能夠奏效,但青藏高原上的埡口多不勝數,唐軍每拿下一個埡口都要付出巨大代價。
在過去的一年內,哥舒翰率領的唐軍僅僅向前推進了八百里左右,但卻付出了陣亡兩萬多人的代價。
張守瑜率領的兩萬人就是在繞道某個埡口的時候迷了路,在茫茫戈壁中遭遇了狂風,糧車被大風掀翻,糧食被吹走,最終導致了一場折損八千人的慘敗。
既然吐蕃軍重兵扼守“唐蕃官道”,那何不率領一支奇兵走后世的青藏線,穿越可可西里無人區,繞到吐蕃人的后方切斷他的糧食補給?
如果能夠達成這個戰略目的,扼守“唐蕃官道”的十萬吐蕃軍將會被堵在玉樹到那曲的這段山谷中進退不得,等糧食斷絕之后,唐軍就可以甕中捉鱉。
突破了這條防線之后,二十萬唐軍就可以由西藏那曲從高處向下俯沖,直抵邏些城下,與從四川進入高原的李光弼東西夾攻。
面對李光弼兇猛的攻勢,感受到了滅國壓力的吐蕃朝廷開始暴兵,要求全國所有十五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男子必須從軍戍邊。
在過去一年的時間內,吐蕃人在邏些城征集了二十萬新軍,加上瑯支都帶回來的八萬人,使得邏些城的吐蕃軍隊增加到將近三十萬。
隨后,吐蕃王子瑯支都率領十五萬人向東趕到重鎮馬爾敢與死守埡口的乞力徐所部三萬人會合。
這樣一來,吐蕃人的兵力占據了優勢,再加上馬爾敢居高臨下,地形險要,使得李光弼進攻受阻。
經過了與吐蕃人兩年的撕咬,李光弼率領的唐軍雖然逐步適應了高原環境,但卻很難攻克吐蕃人依山傍嶺構筑的雄關。
自從去年秋天至今已經七個多月,李光弼率領的唐軍再也無法把戰線向前推進,甚至還被吐蕃人反攻了二百多里。
幸好李光弼隨機應變,學著吐蕃人扼守埡口,憑險據守,阻止了吐蕃人反攻的態勢,又把戰線反推到了馬爾敢城下。
就這樣,十二萬唐軍與十八萬吐蕃軍在馬爾敢形成對峙之勢,雙方到現在已經耗了七個多月。
在過去的這段時間內,李光弼派出了數以千計的斥候到處尋找繞過馬爾敢的小道。
但不幸的是,除了這條官道之外,到處都是雪山峻嶺,到處都是峽谷河流,根本沒有其他路可走,要想去邏些城,只能順著這條路向前推進。
這個馬爾敢并不是李瑛穿越前的四川省馬爾康縣,準確位置在西藏芒康縣境內,距離邏些城兩千兩百里。
馬爾敢城據城而建,扼守埡口,居高臨下,猶如森嚴壁壘。
李光弼率軍抵達之后望著這座雄關有些絕望,他從來還沒有見過這種地形的險關,只覺得這馬爾敢城就像是一個把頭縮進龜殼里的王八,無從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