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出征之后,一些祭祀的典禮需要太子代替朕參加,朕希望你這段時間多多學習禮儀,替朕祭天、祭祖!”
就這?
李健有些失望,還以為父皇要讓自己監國,原來只是讓自己代替他參加那些復雜的祭祀儀式。
李瑛放下茶盞,故意試探道:“二郎啊,五郎年齡雖幼,但卻主動要求跟隨父皇出征。
朕在想,是不是應該也帶著你去戰場上磨練一番?”
李健吃了一驚,囁嚅道:“父皇適才不是說讓兒臣替你祭天、祭祖么?”
“你若隨朕出征,讓三郎代朕祭天、祭祖也可。”李瑛繼續試探。
李健思緒飛轉,暗中揣測父親這話什么意思?
聽說那吐蕃高原十分邪門,漢人過了吐谷渾之后就喘不動氣,大名鼎鼎的薛仁貴就曾經在大非川葬送了十萬大軍,自己隨軍出征萬一吃了敗仗,憑自己的騎術怕是只能成為待宰羔羊……
雖然李健十分渴望接觸兵權,但卻不想送死。
再退一步來說,父皇是不是在給自己下套,如果自己答應了,他會不會就讓自己替他出征,然后他就留在京城了?
李健越想越覺得有這個可能,剛才他說的讓自己替他祭天、祭祖只是個誘餌,是他玩的欲擒故縱的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讓自己掛帥出征,大人心眼就是多……
“但如果我說自己不敢上戰場,說不定父皇就會訓斥我沒有膽量,罵我懦弱……”
在眨了幾下眼睛之后,李健便有了應對之策。
“若非孩兒現在需要為母丁憂,何須父皇親自出征?兒臣親自統率大軍上高原便可踏平布達拉宮!
只是、只是……母后才剛剛辭世兩個月,孩兒就不再為母后守靈,只怕會惹來罵名。
以兒臣之見,不如讓三郎替父皇出征算了。
他現在也已經娶妻成家,過了年之后也已經十三歲了,也到了為父皇分憂的年齡。”
“呵呵,二郎說的倒也有理。”
李瑛撫須微笑,試著揣測這個太子的心理。
從他猶豫的語氣中看得出來,他并沒有上戰場的決心與勇氣,對兵權也不像狼聞到肉味那樣貪婪。
但他能夠隨機應變,讓自己的回答變得合情合理,不但隱藏了自己的膽怯,反而凸顯了自己的忠孝,對于一個剛滿十四歲的少年來說,這機智也算上乘。
現在還看不透李健有多大的能力,但他目前的表現比兄長李儼要強出許多,可以繼續觀察他的潛力。
只要這個太子不學李承乾,李瑛就會給他表現的機會。
如果李健能夠表現出卓越的才能,展現出一個合格繼承人的潛質,李瑛也不會扼殺他繼位的希望。
其實,冊立李健為太子,本身就已經給了他機會。
如果李瑛突然出現意外,那李健就可以憑儲君的身份繼承帝位,其他皇子都還年幼,還沒有人能夠與之競爭。
李健將來能走到什么地步,李瑛目前也不知道,只能看他自己的表現與造化。
“那你回十王宅之后轉告三郎,讓他做好跟隨朕出征的準備,他已十三周歲,是時候磨練一番了!”
李瑛看似隨意實則有心的再次給李健挖了一個坑,試探下他處理兄弟關系的水平如何?
李健心頭暗喜,不動聲色的躬身領命:“兒臣謹遵父皇吩咐!”</p>